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课件(共3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课件(共3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4: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恐龙无处不有
1.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 的科学原理。
2.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
3.体会作者准确平实、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阿西莫夫,俄裔美国作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初读感知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体裁
3、理解文意,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的又是什么?)
遗骸 蟾 蜍 褶 皱 两栖 鸟臀目 骨骼
漂移 地 壳 深 渊
驮着 岛屿链 天衣无缝
hái
chán chú
zhě zhòu

tún

piāo
qiào
yuān
tuó
yǔ liàn
fèng
【遗骸】


【褶皱】
遗体、尸体。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2、把握文章体裁
事理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科学小品)
3、理解文意,课文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的又是什么?
地壳运动(地壳是运动的)
恐龙无处不有
或:“板块构造”学说是正确的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后,恐龙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2-3)
但是,“恐龙不适合寒冷气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4-5)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6-7)
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8-)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再读探究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因为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恐龙化石,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1.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2.25亿年前——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形成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万年以前——大陆完全分开
欧洲.亚洲
非洲
南极洲.澳大利亚
南美洲
北美洲
印度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恐 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地质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
(总起)
大陆漂移学说成立
(具体说明)
(总结)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理清课文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总分总
课堂小结
一.体会下列说法的正误
A.板块构造理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

B.泛大陆: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拼合起来,而地球则仅由一个陆地构成,人们称之为“泛大陆”。

C.恐龙为何无处不有:恐龙随陆地漂移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而那些泛大陆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适合恐龙生活。
(对)
(错)
(对)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2)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成为“泛大陆”。

(3)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举例子
下定义
打比方
三.比较下面两句话与原文的区别,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
(1)板块上有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原句: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学实际。
四、品味语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举例帮助读者理解,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第六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这句话中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动,“迁移”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的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就不准确了。
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 理论的正确。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生物学(恐龙)
地质学(板块理论)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五、填空
开篇这句话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