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开国大典(节选) 课件(4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开国大典(节选) 课件(4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5 16:44:08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开国大典张天民 张笑天 刘星 郭晨1.通过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2. 学习剧本通过平凡小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3.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
学习目标作者介绍 张天民(1933—2002 ),作家、编剧。河北涿州人。
张笑天(1939—2016 ),作家。黑龙江延寿人。
刘星,作家、编剧。1952年生。
郭晨,作家。1940年生,江西信丰人。 影视文学,主要是指影视文学剧本,即为银屏艺术拍摄提供文字基础的文学脚本。
影视文学剧本的特征:
①视觉造型性:要求剧本中所描述的一切,都应是可见的、运动的,它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于银屏,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②音画结合性:剧本不仅要运用台词等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同时还要把音乐和音响纳入统一艺术构思之中,以便扩大和加强画面的表现力。知识链接 ③要考虑到银屏形象逼真性:剧本中一切描写,都应是自然的、真切的。
④要考虑到蒙太奇技巧的运用:要注意镜头的灵活运用,以不断流动的视觉来进行叙述和描写,从而使文字描述具有鲜明的镜头感。(1)订正字音
颓垣断壁( yuán ) 伫立( zhù ) 过瘾( yǐn ) 赊欠( shē )
褡裢( dā liɑn ) 金銮殿( luán )
瞟( piǎo ) 掸( dǎn ) 奄奄一息( yǎn ) 惰性( duò ) 松懈( xiè )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
阑珊:暗淡。
打秋风:假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好处。
奄奄一息: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文中是形容标语牌高。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岂有此理: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不合情理的事表示气愤)。
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险要。
公事公办:公家的事按照公家的制度办理。泛指按规矩办事,不讲私情。
骨瘦如柴:形容非常瘦。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6~157):街头吃馍。毛泽东主席夜游北平,在圆明园废墟前沉思后走进小饭馆吃馍。
第二部分(158、159):宴请程潜。写毛泽东对“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 第三部分(160~166):招待乡亲。对远道而来的乡亲,毛泽东热情接待,同时也直言拒绝了乡亲们“打秋风”的要求。
第四部分(167~169):父子交谈。毛泽东与儿子亲切交谈,并满怀信心地找出新路:民主才不会人亡政息。最后,用画外音交代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
?
1.北平市区黄昏景色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毛泽东在百忙中欣赏夜景的内容?内容探究 北平市区一片祥和安宁的气氛。主席在百忙中观赏夜景,表现出主席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关注,希望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享受一下大典之前的美好氛围。 2.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伫立于圆明园的门前,原因何在? 主席在大典之前,专程到圆明园,是要回顾中华民族遭受过的巨大的耻辱,同时警醒自己,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定要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发展国家,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如何理解148场景中对叶子龙的神态描写? “紧张四顾”表现出叶子龙高度的警惕性。为了毛泽东主席的安全,叶子龙不敢大意。“苦笑”表现出叶子龙的不解和无可奈何。 点拨:此题是对神态描写的作用分析。神态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品质。此处对叶子龙的神态描写是为了反映其保护主席的内心世界。 4. “入夜时分一片闹声……神聊海吹的市民们……”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开国大典前的喜庆气氛。 5.“正在他难堪之际,叶子龙……然后拉起主席就走。”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叶子龙怎样的心理? 动作描写。“跨”“拍”“拉”等动词的运
用,既写出了叶子龙的急切心情,又写出了他为
毛泽东解除难堪局面的机智。 6.毛主席对程潜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毛主席对程潜的态度热情友好、真诚坦率。这是因为程潜是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毛主席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实施统战政策,对共产党的朋友、革命有功人士委以重任,为中国的发展争取一切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力量。
7.秘书在主席接见程潜时来打搅主席,暗示了什么? 暗示出秘书了解乡亲们在主席心中分量之重,也暗示出乡亲们的到来有可能让主席左右为难,会给主席带来麻烦。 8.主席对乡亲们的感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主席对乡亲们的到来十分高兴,非常感激乡亲们对他和他家人的帮助。从主席明知乡亲们是来打秋风的,但他依然很热情可以看出来。
9.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毛主席的乡情。毛主席是怎样处理山羊胡子等乡亲的打秋风的问题的? 对来自家乡的乡亲,毛主席热情招待,同时也直言拒绝了乡亲们的讨官要求。这表现出毛主席不忘乡情,但也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10. 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结合又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用意。 山羊胡子老人(九叔)带着乡亲们大老远地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他以毛主席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从而鲜明地衬托出毛主席高瞻远瞩、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11.从场景167中桌上摆着的饭菜,你看出了什么?毛主席眼睛哭红了、哭肿了,你能推测一下他“哭”的原因吗? 从桌上摆着的饭菜可以看出战争刚结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还很艰苦;还可看出毛泽东主席不搞特权,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生活十分简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甘共苦。
他哭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人民当家做主了,但为了这个胜利牺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方志敏、杨靖宇、李大钊等,还有那么多的党外人士,像闻一多、李公朴等,还有自己的亲人杨开慧、毛泽民……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要向人民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要慰藉九泉之下烈士的英灵。这泪是对先烈们的怀念,是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感慨。 12.节选的戏剧情节中,介绍了哪四件感人的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 (1)吃洋肉泡摸。毛主席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意打扰百姓,只想走近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2)宴请程潜。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很艰难,当即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3)接待乡亲。当自己的乡亲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时,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地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4)与儿子交谈。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总之,从这些感人的平凡小事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通过对毛主席的几件生活小事的叙述,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和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领袖风范,刻画了一个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完美统一的开国领导人形象。
1.“现在咱们蹬三轮的,不那么下三烂了,嘿,那天一个大兵坐车,我一拐弯,这么一伸胳膊,他坐在车后就叭地敬个礼。”这句话体现了北京市民语言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品味赏析 北京市民的语言风趣诙谐,具有丰富的地方风味。这里用地道的北京口语真切幽默地写出了人民对于中国迎来新的一天的喜悦和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 2.赏析“毛泽东连说:‘岂有此理。我马上给湖南省委写信,再寄点钱,我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 “马上”写出了毛泽东主席对此事的重视。“寄点钱”突出毛泽东主席对张干的同情。“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尊师之意。这些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 3.分析“毛泽东的视线尽力躲避着他”中的“躲避”一词。 “躲避”一词用得好,写出了毛泽东主席不想让儿子看出他刚刚哭过。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内心很矛盾,很痛苦,这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4.“毛泽东:“不,不行,你不够格。我的权力大得很,但给你的权力只有一个:劳动。你才二十七岁,浮在上边不好。”这几句话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 毛泽东得知儿子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利只一个,就是劳动,他不允许因为自己是主席就让儿子得到照顾。作为开国领袖,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思想情怀。 5.你是怎样理解“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句话的? 毛泽东考虑的是如何让共产党深入人心,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这句话体现了毛泽东居安思危的思想,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1)运用细节来刻画 人物。
文中细节描写生动,这些细节从细微处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具有普通人的真实。例如:当毛主席知道程潜来京时,就连忙“亲往车站迎接”,还要把当
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
载”,体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大家风度。面对来
打秋风的乡亲,主席热情招待,却直言拒绝他们
的讨官要求。这体现他的大公无私。
写法探究 本文写作手法与众不同,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 另外,有两处细节描写特别富有生活气息:一处是写毛泽东“坐在长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埋头大吃”,同时倾听着普通市民的 聊天,当听到有趣之处,毛泽东竟笑得差点喷饭。
另一处是写毛泽东吃完饭准备结账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 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他难堪 极了。这里我
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凡朴实、可亲甚至有些可爱
的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事展现人物形象。
如写毛泽东化装成一个普通人,驱车缓慢行驶在熙熙攘攘、槐树飘香的街头 ,观察了解百姓生活;写他对于“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且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毛泽东诗词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拓展延伸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课文用四个小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思想境界和品质。他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 总 结结构图示 街头吃馍——平民本色——生活简朴
宴请程潜——领袖风范——肝胆相照
开国大典 普通而高尚
(节选) 接待乡亲——人民公仆——不徇私情
平凡而伟大
父子交谈——慈父良友——严于律己谢谢观看10* 开国大典(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2.学习剧本通过平凡小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象,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教学难点
学习剧本通过平凡小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片段。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整齐的礼炮声响彻云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声让全国人民都沸腾了。画面定格在毛泽东主席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们的内心激动不已,我们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然而,今天我们却要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毛泽东,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感受他那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张天民(1933—2002),作家、编剧。河北涿州人。
张笑天(1939—2016),作家。黑龙江延寿人。
刘星,作家、编剧。1952年生。
郭晨,作家。1940年生,江西信丰人。
2.知识链接
影视文学,主要是指影视文学剧本,即为银屏艺术拍摄提供文字基础的文学脚本。
影视文学剧本的特征:①视觉造型性。要求剧本中所描述的一切,都应是可见的、运动的,它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于银屏,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②音画结合性。剧本不仅要运用台词等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同时还要把音乐和音响纳入统一艺术构思之中,以便扩大和加强画面的表现力。③要考虑到银屏形象的逼真性。剧本中一切描写,都应是自然的、真切的。④要考虑到蒙太奇技巧的运用。要注意镜头的灵活运用,以不断流动的视觉来进行叙述和描写,从而使文字描述具有鲜明的镜头感。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颓垣断壁(yuán)   伫立(zhù)
过瘾(yǐn) 赊欠(shē)
褡裢(dā liɑn) 金銮殿(luán)
瞟(piǎo) 掸(dǎn)
奄奄一息(yǎn) 惰性(duò)
松懈(xiè)
(2)词语释义
阑珊:暗淡。
打秋风:假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好处。
奄奄一息: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文中是形容标语牌高。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岂有此理: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不合情理的事表示气愤)。
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险要。
公事公办:公家的事按照公家的制度办理。泛指按规矩办事,不讲私情。
骨瘦如柴:形容非常瘦(多用于人)。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3)词语辨析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两词仅差一字,意义却大不一样。“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也没有,多形容人无用。
“奄奄一息”“岌岌可危”都有“十分危急”的意思。“奄奄一息”指生命垂危。“岌岌可危”常用来指局势危难紧急,多用于国运、政局、战局等没有生命的抽象事物。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46~157):街头吃馍。毛泽东主席夜游北平,在圆明园废墟前沉思后走进小饭馆吃馍。第二部分(158、159):宴请程潜。写毛泽东对“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第三部分(160~166):招待乡亲。对远道而来的乡亲,毛泽东热情接待,同时也直言拒绝了乡亲们“打秋风”的要求。第四部分(167~169):父子交谈。毛泽东与儿子亲切交谈,并满怀信心地找出新路:民主才不会人亡政息。最后,用画外音交代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北平市区黄昏景色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毛泽东在百忙中欣赏夜景的内容?
答案示例:北平市区一片祥和安宁的气氛。
毛主席在百忙中观赏夜景,表现出他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关注,希望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享受一下开国大典之前的美好氛围。
2.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伫立于圆明园的门前,原因何在?
答案示例:毛主席在大典之前,专程到圆明园,是要回顾中华民族遭受过的巨大的耻辱,同时提醒自己,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定要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发展国家,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如何理解148场景中对叶子龙的神态描写?
答案示例:“紧张四顾”表现出叶子龙高度的警惕性。为了毛泽东主席的安全,叶子龙不敢大意。“苦笑”表现出叶子龙的不解和无可奈何。
4.“入夜时分一片闹声……神聊海吹的市民们……”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环境描写。渲染了开国大典前的喜庆气氛。
5.“正在他难堪之际,叶子龙……然后拉起主席就走。”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叶子龙怎样的心理?
答案示例:动作描写。“跨”“拍”“拉”等动词的运用,既写出了叶子龙的急切心情,又写出了他为毛主席解除难堪局面的机智。
6.毛主席走后,饭馆里的人有什么反应?
答案示例:毛主席走后,有人发现了他的身份,大家都跑出去看;跑堂的还因问毛主席要钱而自责。这些都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7.毛主席对程潜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答案示例:毛主席对程潜的态度热情友好、真诚坦率。这是因为程潜是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实施统战政策,对共产党的朋友、对革命有功人士委以重任,为当时中国的发展争取到了一切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力量。
8.秘书在主席接见程潜时来打搅主席,暗示了什么?
答案示例:暗示出秘书了解乡亲们在主席心中分量之重,也暗示出乡亲们的到来有可能让主席左右为难,会给主席带来麻烦。
9.主席对乡亲们的感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到来十分高兴,非常感激乡亲们对他和他家人的帮助。从毛主席明知乡亲们是来打秋风的,但他依然热情地接待他们可以看出来。
10.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毛主席的乡情。毛主席是怎样处理山羊胡子等乡亲打秋风的问题的?
答案示例:对乡亲们,毛主席热情招待,同时也直言拒绝了乡亲们的讨官要求。这表现出毛主席不忘乡情,但也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11.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用意。
答案示例:山羊胡子老人(九叔)带着乡亲们大老远地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要帮着“看着点”,还关心着“国号”“年号”“封官”等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他以毛主席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通过对比,鲜明地衬托出毛主席高瞻远瞩、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12.从场景167中桌上摆着的饭菜,你看出了什么?毛主席眼睛哭红了、哭肿了,你能推测一下他“哭”的原因吗?
答案示例:从桌上摆着的饭菜可以看出战争刚结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还很艰苦;还可看出毛泽东主席不搞特权,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生活十分简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甘共苦。
他哭的原因可能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人民当家做主了,但为了这个胜利牺牲了无数的革命志士,有方志敏、杨靖宇、李大钊等,还有那么多的党外人士,像闻一多、李公朴等,还有自己的亲人杨开慧、毛泽民……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要向人民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要用国家的发展、兴盛来告慰烈士的英灵。这泪是对先烈们的怀念,是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感慨。
13.怎样理解毛岸英所说的“您应该高兴才是”?
答案示例:“应该高兴”指明毛泽东主席现在应有的态度。它的言外之意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您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
14.文章介绍了哪四件感人的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
答案示例:①吃羊肉泡馍。毛主席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相处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意打扰百姓,只想走近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
②宴请程潜。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的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③接待乡亲。当自己的乡亲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时,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地划成富农。这些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④与儿子交谈。当得知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他给予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总之,从这些感人的平凡小事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现在咱们蹬三轮的,不那么下三烂了,嘿,那天一个大兵坐车,我一拐弯,这么一伸胳膊,他坐在车后就叭地敬个礼。”这句话体现了北京市民语言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答案示例:北京市民的语言风趣诙谐,具有丰富的地方风味。这里用地道的北京口语真切幽默地写出了人民对于中国迎来新的一天的喜悦和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
2.赏析“毛泽东连说:‘岂有此理。我马上给湖南省委写信,再寄点钱,我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
答案示例:“马上”写出了毛泽东主席对此事的重视。“寄点钱”突出毛泽东主席对张干的同情。“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尊师之意。这些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
3.分析“毛泽东的视线尽力躲避着他”中的“躲避”一词。
答案示例:“躲避”一词用得好,写出了毛泽东主席不想让儿子看出他刚刚哭过。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内心很矛盾,很痛苦,这也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4.“毛泽东:‘不,不行,你不够格。我的权力大得很,但给你的权力只有一个:劳动。你才二十七岁,浮在上边不好。’”这几句话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
答案示例:毛泽东得知儿子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利只一个,就是劳动,他不允许因为自己是主席就让儿子得到照顾。作为开国领袖,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思想情怀。
5.你是怎样理解“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句话的?
答案示例:毛泽东考虑的是如何让共产党深入人心,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这句话体现了毛泽东居安思危的思想,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毛主席的几件生活小事的叙述,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和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领袖风范,刻画了一个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完美统一的开国领导人形象。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写作手法与众不同,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
答案示例: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文中细节描写生动,这些细节从细微处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具有普通人的真实。例如:当毛主席知道程潜来京时,就连忙“亲往车站迎接”,还要把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体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大家风度。面对来打秋风的乡亲,主席热情招待,却直言拒绝他们的讨官要求。这体现他的大公无私。另外,有两处细节描写特别富有生活气息:一处是写毛泽东“坐在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埋头大吃”,同时倾听着普通市民的聊天,当听到有趣之处,毛泽东竟笑得差点喷饭。另一处是写毛泽东吃完饭准备结账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他难堪极了。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凡朴实、可亲甚至有些可爱的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通过小事展现人物形象。如写毛泽东化装成一个普通人,驱车缓慢行驶在熙熙攘攘、槐树飘香的街头,观察了解百姓生活;写他对于“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且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毛泽东诗词欣赏。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四、课堂小结
课文用四个小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思想境界和品质。他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