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评论一个戏剧人物1.能简单地介绍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基本情况。
2.明确戏剧评论的写作要求,能够从语言、剧情、演员、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学会褒贬评价。
3.评议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4.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目标 戏剧人物往往是一出戏的灵魂。在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话剧或地方戏曲中,也许有一些戏剧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写一篇剧评,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文题展示 1.选材。
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总要有歌颂的对象或讽刺的人物。如包拯、诸葛亮、花木兰等,就是各类戏剧中的常见人物。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人物,包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和他(她)有关的故事。这样,对他(她)的喜恶才能在文章中得到突出。
写作指导 2.谋篇。
(1)一定要把人物和戏剧联系起来。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戏剧的引入,要把人物所在戏剧的剧种和剧目交代清楚。
(2)一定要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特点。所写的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应该非常鲜明。
所以,在写作中,不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当然,此处笔墨不宜过多,否则文章就变成对戏剧的复述了。
3.评议。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评论。在概述人物演出情况后,要在人物的塑造、演出的风格、人物的装扮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时,要抓住重点,摆明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不夸大、不贬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客观、公正地评论所选择的戏剧人物。
我眼中的诸葛亮
看多了电视剧版本的《三国演义》,我们不妨打开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欣赏一下京剧版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谓智慧的化身。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派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呢?
范文评点 在《斩马谡》这出京剧中,有一段“西皮快板”:“一见马谡跪帐下,不由山人咬钢牙。先前吩咐你的话,不该山顶把营扎!失落街亭倒也罢,有何脸面对汉家?”剧中的诸葛亮身穿黑色道衣,颌上三绺长须,以白脸老生的形象出现。在这出京剧中,他展现了人性化的一面,这也使他成为我最喜欢的戏剧人物。
诸葛亮绝对是一个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一起打江山。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出谋划策,竭尽忠心,帮助刘备开创了蜀国大业。
作为智慧忠诚的化身,在诸葛亮身上,演绎了无数值得传扬的神奇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历史上也有很多诗人在作品中赞美过诸葛亮——杜甫评价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称赞他“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白居易称颂他“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在确定镇守街亭的人选时,诸葛亮明知马谡刚愎自用,过于狂妄,但还是任用马谡为前锋。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还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最终街亭失守,使整个蜀国处于危险之中。
我并不会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对这位历史人物失去好感,有血有泪真英雄,这才是真实的诸葛亮啊!看着舞台上诸葛亮一声一声悲戚地喊着“参谋”,我似乎看到了他对马谡的不舍;听着台上的诸葛亮唱着“我哭一声马参谋,叫一声马幼常”,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情有义的诸葛亮!
诸葛亮,你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的一颗星!我喜欢你!
总评: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在我国的很多剧种中都有,本文作者选取的是京剧《斩马谡》中的诸葛亮形象。在这段情节中,诸葛亮不再“神机妙算”,也不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这正是作者喜欢诸葛亮的原因。文中,作者展现了《斩马谡》中的一段“西皮快板”,又描述了下令斩马谡时诸葛亮的“悲戚哭喊”,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对人才的爱惜和对自己用人不当的追悔,使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1.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太多的人一生在追求“得”,却没有想到“舍”,结果活得太累。《弟子规》中有这么一句话:“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意思是我们所得到的与所付出的,心里要分明,给的应该多些,得到的应该少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她却一生清贫。她在付出时,丝毫没有想过要收获怎样巨大的回报,只是专心研究,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即使后来她成功了,她也没有骄傲,反而谦虚地说:“镭元素是全人类的。”居里夫人一生舍去了很多,可她从不计较得到了多少。素材积累 2.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死,是舍生取义,还是贪生忘义,孟子给了我们答案。文天祥坚决抵抗侵略,失败被捕后,面对元臣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闻一多拍案而起,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秋瑾放弃了平静安宁的生活,选择了参加革命,最终牺牲。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英勇牺牲……
谢谢观看写作 评论一个戏剧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简单地介绍剧情和剧中人物的基本情况。
2.明确戏剧评论的写作要求,能够从语言、剧情、演员、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学会褒贬评价。
3.评议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戏剧评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语言及其在剧中的表现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自行修改,互相评议,选出佳作在班上交流评点,提出完善意见,之后,佳作的作者谈写作心得,其余同学谈受到的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从语言、剧情、演员、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学会褒贬评价。
教学难点
评论时,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你读过的剧本或看过的影视剧中,一定有一些剧中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吗?他做的哪些事、说的哪些话让你印象深刻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写一篇简单的戏剧人物评论。
二、戏剧评论写作要求
1.要从戏剧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性格等方面做出分析。
2.要结合具体剧情来发表议论,避免空发议论,重点阐明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感情真实。
3.对戏剧人物进行总体评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优劣等。
三、文题展示
戏剧人物往往是一出戏的灵魂。在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话剧或地方戏曲中,也许有一些戏剧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写一篇剧评,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四、写作指导
1.选材。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总要有歌颂的对象或讽刺的人物。如包拯、诸葛亮、花木兰等,就是各类戏剧中的常见人物。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人物,包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和他(她)有关的故事。这样,对他(她)的喜恶才能在文章中得到突出。
2.谋篇。①一定要把人物和戏剧联系起来。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戏剧的引入,要把人物所在戏剧的剧种和剧目交代清楚。②一定要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特点。所写的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应该非常鲜明。所以,在写作中,不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当然,此处笔墨不宜过多,否则文章就变成对戏剧的复述了。
3.评议。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评论。在概述人物演出情况后,要在人物的塑造、演出的风格、人物的装扮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时,要抓住重点,摆明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不夸大、不贬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客观、公正地评论所选择的戏剧人物。
五、范文评析
我眼中的诸葛亮
看多了电视剧版本的《三国演义》,我们不妨打开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欣赏一下京剧版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谓智慧的化身。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派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呢?
在《斩马谡》这出京剧中,有一段“西皮快板”:“一见马谡跪帐下,不由山人咬钢牙。先前吩咐你的话,不该山顶把营扎!失落街亭倒也罢,有何脸面对汉家?”剧中的诸葛亮身穿黑色道衣,颌上三绺长须,以白脸老生的形象出现。在这出京剧中,他展现了人性化的一面,这也使他成为我最喜欢的戏剧人物。
诸葛亮绝对是一个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一起打江山。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出谋划策,竭尽忠心,帮助刘备开创了蜀国大业。
作为智慧忠诚的化身,在诸葛亮身上,演绎了无数值得传扬的神奇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历史上也有很多诗人在作品中赞美过诸葛亮——杜甫评价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称赞他“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白居易称颂他“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在确定镇守街亭的人选时,诸葛亮明知马谡刚愎自用,过于狂妄,但还是任用马谡为前锋。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还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最终街亭失守,使整个蜀国处于危险之中。
我并不会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对这位历史人物失去好感,有血有泪真英雄,这才是真实的诸葛亮啊!看着舞台上诸葛亮一声一声悲戚地喊着“参谋”,我似乎看到了他对马谡的不舍;听着台上的诸葛亮唱着“我哭一声马参谋,叫一声马幼常”,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情有义的诸葛亮!
诸葛亮,你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的一颗星!我喜欢你!
总评: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在我国的很多剧种中都有,本文作者选取的是京剧《斩马谡》中的诸葛亮形象。在这段情节中,诸葛亮不再“神机妙算”,也不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这正是作者喜欢诸葛亮的原因。文
中,作者展现了《斩马谡》中的一段“西皮快板”,又描述了下令斩马谡时诸葛亮的“悲戚哭喊”,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对人才的爱惜和对自己用人不当的追悔,使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