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综合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综合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8-20 22: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2.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制
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
5.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6.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7.分封制与方国制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 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各封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
10.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④修长城、驰道和直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
12.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3.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御史大夫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    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16.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推恩今" ③分封同姓王 ④削夺王国封地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
17.造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B.民族政权间矛盾不可调和
C.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扩大 D.北方少数民族陆续
1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19.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  D.防止人民反抗
20.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21.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了皇权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扩大统治基础
22.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书省     B.中行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
23.元朝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
D.拓展了疆土,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
24.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25.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  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27.爱琴文明包括
  A.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克里特文明和希腊文明
C.迈锡尼文明和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和西方文明
28.迈锡尼文明的特点不包括
  A.兴起一系列新的君主国      B.出现线形文字B 
C.出现皇宫建筑群         D.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29.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        D.实行联邦制
30.希腊城邦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好战尚武的特性 B.地少人多,生活所迫 C.造船技术高 D.岛屿众多,利于航海
31.希腊城邦海外殖民运动的后果主要是
  A.扩大了疆域              B.改善了生活
C.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 D.发展了商业贸易
32.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33.希腊城邦在民主制出现后,最高治权的体现是
  A.元老院    B.贵族会议 C.公民大会   D.民众法庭
34.雅典民主政体的发源地是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 C.爱琴文明   D.希腊城邦
35.下列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B.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
C.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   D.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
36.雅典民主制最终得以确立的原因包括
  ①多山、多港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经济形态 ②君主制已代替了贵族制 ③平民的不懈斗争 ④梭伦和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7.与君主制相比,雅典贵族制实行
  ①集体领导 ②平等协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任期制和选举制 ④终身制和世袭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8.民主制确立后,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佰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元老院大会
二、非选择题(26小题 12分,27小题 13分,共25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 简要概括其主要 做法。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4分
40.对北宋初年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并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阐述理由。(13分
41、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角度分析希腊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一)1-5:CBDCC 6-10:ACDAD 11-15:BBCDA 16-20:ACDBC 21-25:ABACD
26-30:BACAB 31-35:CACDA 36-38:CBA
39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4分)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4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皇权。 (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凋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4分)
40.下面列出积极方面的理由各若干项,作为评分的参照。主要方面(积极或消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8分,次要方面(消极或积极)各项得分不得超过5分。不作判断,总分不得超过10分。如考生有别的看法,并有合理的发挥和创见,可以参照以下示例酌情评分,合计不得超过15分。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41、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的自然环境,(2分)一方面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2分)另一方面使希腊具有“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2分)再一方面人口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关系,某种程度上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2分)
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长期独立自治,实行公民政治。(4分)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