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提出“恭而无礼则老,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4.要想较全面地了解春秋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况,最好是阅读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春秋》
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6.《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7.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8.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0.《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 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 达 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11.“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
12.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述当时英国的制度:“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后来该书被查禁。《哲学通信》被查禁的原因在于
A.抨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 B.夸大了英国制度的民主性
C.法国与英国的关系紧张 D.伤害了法国的民族感情
13、依据下图中画作《干草堆》的标准,再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同样风格的作品应是
A、《圣母》 B、《鲁昂大教堂》 C、《向日葵》 D、《坐着的女人》
14.“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文中说的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珍妮防纱机
15.恩格斯在评价一本书时说:“至今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本书是
A.《天体运行论》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物种起源》 D.《共产党宣言》
16.“一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的流浪者”指的是
A.现实主义作家 B.代主义作家 C.浪漫主义作家 D.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7.“电影首先是一种产生,其次才是艺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电影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 B.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C.电影具有强大冲击力和感染力 D.电影受社会风气和大众时尚的影响
18.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19.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寻找变革的思潮。下列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的是
A.太阳中心说 B.相对论和量子论 C.进化论 D.经典力学
20.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1.章太炎在其于种族《革命之道德》中说:“彼意大利之中兴,且以文学复古为之前导,汉学亦然,其于种族,固有益无损已。”这里的文学复古指的是什么
A.宗教改革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D.人权主义思潮
22.新文化运动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维新变法 ③马克思主义 ④民主、科学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2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该“诗篇”的主题是阐述了
A.中国特色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4分、28小题各9分;29小题14分、30小题14分、31题12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代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而现实的社会往往相反, “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个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引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是在这种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得到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性、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摘自《旷世名典》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6分)
(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4分)
28.(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签订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该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民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反魂还魄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图。
──摘自邹容《革命军》
请回答:
(1)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1分)
(2)材料二主要包含哪些思想?(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4分)
29、(14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3分)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6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事例。(3分)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内容?(5分)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4分)
31.(12分)阅读材料: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仅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结合所说知识回答:
(1)19世纪后半期,我国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分)
(2)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并指出这一历程中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8分)
参考答案
1-25.AABBD BCBAD BABAC BBDCC CCACB
26.(12分)(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分)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3分)
(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2分)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2分)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分)
27.(14分)(1)核心观点: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
(2)相同点:反对专制制度。(2分)
历史因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行文化专制。(6分)
(3)不同点: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封建神学),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分)中国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
28.(9分)(1)学说:三权分立。(1分)
(2)思想: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是相对的。(4分)
(3)影响: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掀起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为资产阶级建国提供借鉴,颁布了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思想的《临时约法》。(4分)
29.(14分)(1)潮流: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3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分)
(2)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出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2分)
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2分)
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2分)
(3)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4分)
30.(14分)(1)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答出其3个给3分)。(2)新文化运动(1分)。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每点1分,共4分)
(3)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2分);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2分)。(只要言之成理,同等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
31.(12分)(1)翻译外国书籍;引进设备(人才),创办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等。(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主张“中体西用”。(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思想。(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彻底否定传统文化。(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