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测试
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5.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下列
人物中,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进化论的是(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
6.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7.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8.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9.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10.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主张
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1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2.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
13.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4.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首先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 D.最早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16.‘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17.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 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 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 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8.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
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20.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1.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2.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思想的总结②主要来自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 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
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24.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 )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25.《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6.读下面三幅人物肖像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请回答:
(1)上面三个历史人物阶级属性有何相似?分别属于什么政治派别?
(2)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3)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前两人相比有何进步性?
2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3分)
26.参考答案: (1)阶级属性:都属于资产阶级。(1分)康有为:维新派;孙中山:革命派;陈独秀:激进民主派(3分)
(2)基本政治主张: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主张在思想领域进行一场革命,实现真正的民主。(6分)
(3)进步性:把向西方学习的主题从制度层面推进到了思想层面。(2分)
27.(15分)
(1)(12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6分)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文艺复兴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