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守株待兔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寓言?
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能够让人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寓言?
寓意要明确。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不明说,但人人都能感悟出来。
寓言?
寓言篇幅要短小。寓言中可以有人物形象,但不做细致的刻画;可以有情节,但不进行曲折、周到、详尽的描写。
寓言
守株待兔
宋代
耕种
碰触
颈部
释放
其实
冀
sòng
gēng
shì
jì
我会认
我会写
守
shǒu
株
zhū
待
dài
宋
sòng
耕
gēng
触
chù
颈
jǐng
释
shì
其
qí
手持“耒”耕一块块地(井喻耕地)。
左右
结构
耕
株
触
待
释
颈
上下
结构
宋
其
守
生字归类
识字方法
加一加:角+虫=触
木+朱=株
换偏旁:珠—株
付—守
字理识字
耕
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是犁田。
颈
人体的重要部位。
生活识字
株
zhū
易写错
耕
gēng
释
其
shì
qí
守
“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shǒu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词语解释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自由朗读课文:
1.努力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第二课时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是一件什么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朝代
人物
地点
景物
句意:宋国有个耕地的农民。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猜猜“守株待兔”的“守”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跑得快
撞到树上
所以死了
句意: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句意: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做:放下农具,
守在树旁。
想:希望能再
得到兔子。
兔子,兔子,快来吧。我等着你呢!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再也没有兔子跑过来撞死,所以再也没捡到兔子。
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宋国人嘲笑。
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
粮食会被草淹没
粮食会枯死
家里没有粮食吃会挨饿
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偶尔侥幸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永远这样不劳而获捡到更多兔子,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课堂总结
注意“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停顿。“冀复得兔”语调要慢一点,表现出种田人的喜悦。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假如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这样不务正业,为他感到很着急,你会怎样去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
小提示:可以先和自己的同桌商量商量,再一起合作演一演!
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人物
农夫
起因
捡到一只兔子
经过
不务农
天天等兔子
结果
再也没见到兔子
侥
幸
心
理
注
定
失
败
叶
公
好
龙
1.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不种田,跑去树桩旁等兔子?
因为他觉得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比每天辛苦劳作要好,所以想等更多的兔子。
2.你怎么看待农夫这种想要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例:这种侥幸心理是错误的,人要自食其力,更要懂得事情发生的概率,不能盲目自以为是。
1.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同伴听。
2.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后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本语文科目三年级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守株待兔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会读4个会认字,会写9个会写字。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3.
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
鼓励学生查字典了解“寓言”的意思。(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2.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做补充性指导。
引领学生走进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文言文寓言中。
讲授新课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一)字词教学:读准字音。1.出示本课生字(宋sòng耕gēng释shì冀jì),读准字音。2.重点指导书写“耕、释”。
1.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
(二)朗读教学。出示自读提示。1.努力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2.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3)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学生练读。
5.指读、评价、齐读。
1.学生自由练读,试着读出停顿。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学生读准停顿。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一)回顾学法: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预设一:①株:树桩。
②触:抵,撞到。
③走:跑。
④折:折断。
⑤颈:脖子。
⑥因:于是,就。
⑦释:放下,释放。
⑧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⑨冀(jì):希望,希冀。
⑩复:又,再。
○11得:得到。
○12为:被,表示被动。
○13身:自己。
○14笑:笑柄。
预设二: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于是,就。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预设三: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自己。为:被。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3)师生对读,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4)指导朗读:除了语速慢,适当停顿,还可以把你想要强调的意思重读,这样就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1.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
来共同探讨。
2.小组交流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备课时有预设,学前有指导,充分给予学生学习思考、互动的空间。
课堂小结
根据古文意思,读出强弱,读出韵味。
板书
部编版本语文科目三年级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守株待兔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会读4个会认字,会写9个会写字。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3.
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
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是一件什么事?2.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猜猜“守株待兔”的“守”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补充。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讲授新课
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了什么事呢?师引导想象:(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可见兔子当时跑的怎样?(特别快)。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闪电、风驰电掣、快的像离弦的箭)
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的跑?(有可能遇到的猛兽或者遇到了猎人,正在逃命。)
师小结: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因为要逃命才跑的像离弦的箭一样,才致使它一下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3)种田的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看到撞死的野兔他心里很高兴)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等)
他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他想这么容易就能得到一只野兔,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容易的意思?(易如反掌、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4)种田的人在树桩旁?他是怎样想的?学生自由发言(不用劳动就能有兔肉吃,我还种什么田呀!)从此以后他就每天都守着树桩等待野兔再次撞死。(他想我这样等万一有兔子再撞到树桩上,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兔肉了。
)
1.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一只野兔快如闪电般跑来;一只野兔风驰电掣般跑来;一只野兔快的像
一阵风似的跑来。2.引导学生理解出:这只野兔撞死在种田人地里的树桩上纯粹是:意外、凑巧、偶然、巧合。3.在教师的引导不劳而获最终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说出: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或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充分给予学生学习思考、互动的空间。
三、角色体验,语言转换中明寓意。1.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看到种田的人最后一无所获,你会对他说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也想对他说几句:自己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3.听了你们的话那个种田的人会怎样呢?(羞愧)四、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1.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读。
3.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调读,读出抑扬顿挫。
4.试着背诵。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1.老师总结: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
2.想想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习的?
3.布置作业:
(1)网上搜集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用这样的方法自学。(2)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回顾学习方法: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
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
品读,思考寓意。
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