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共44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共44张幻灯片)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5: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了与世隔绝的美好的世界——世外桃源,儒家经典《礼记》中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同”社会。
———《礼记》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先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对比阅读,体会《桃花源记》描绘的社会生活与之有无相似之处。
4、朗读背诵课文。
复习《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后来被编为“五经”之一。
礼运,《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论语》《大学》
《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
《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幼有所长(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guān
fèn

wéi
zhāng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
与 能,讲信 修睦。
施行
“与”通“举”,选举。
修,培养。

译文: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
子 其子,
名词,指父母。
以……为亲,用作动词。可译为奉养、赡养。
以……为子,用作动词,可译为抚育、抚养。
名词,指子女。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能够善终,终其天年
能够顺利成长。
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供养
同“鳏”,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译文: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私藏。
憎恶
不一定
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 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 大同。
闭塞,杜绝
因此


指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兴起,发生
从外面把门带上
理想社会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理清文章思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讲信修睦。
第一层:
总提:
分述: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政权(包括财富等)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社会管理者由选举产生,标准是“贤”“能”
社会成员间要诚信、和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第二层: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满足精神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三层:
拿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突出大同社会安定和平的局面。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小结:
课文要讲的就是:
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思考问题,讨论探究。
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1、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请你推测当时的现实社会。
理想社会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
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 …
3、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题二)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的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今天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它激励着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英勇奋斗,如: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参与“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地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陵墓
孙中山先生手迹
美读课文,尝试背诵。
  大道之行也,______,选__与__,讲__修__。故人_______,________,使______, ______ , ______ ,矜、 __ 、 __ 、 __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__。是故 ________ , _________ ,
故_______,是谓大同。
熟读成诵
一、填空
1、《五经》是指( )( )( )( )( )。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共( )篇,大约是( )或 ( )儒家学者 托名( )答问著作。
3、大道,古代指 ( )。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49
战国末年
秦汉之末
孔子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当堂检测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与,通“举”,读 jǔ,选拔。
分,读 fèn,职分、职守。
恶,读 wù,憎恶。
鲜,读 xiǎn,少。
三、简答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题五)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四、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题五)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四、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题五)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四、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题五)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