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电子信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电子信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3-05 18: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子信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名称与分析】
《电子信使》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6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申请电子邮箱,发送、接收、回复和管理电子邮件展开,并探究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大多数学生都有QQ,无形之中也都有了QQ邮箱,但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记住自己的QQ号码,所以选择一个校园电子邮件服务器,让学生再次体验申请邮箱的过程。在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电子邮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很多的网站注册都会需要用到电子邮箱地址作为用户名,以及一些软件服务平台的密码找回等,因此,在本课学会电子邮箱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学情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的内容,但上课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必须要注意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和应用能力,加上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更喜欢自主研究,因此本节课大部分内容都可以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
【教学策略】
生活引入,激起兴趣
通过比较传统邮件和电子邮件的区别,以发现电子邮件的优势,激发学生使用电子邮件的热情。
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通过布置自主完成申请邮箱的任务,让学生发现用户名的问题,从而导出邮箱地址的组成。
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通过个别同学演示如何发送带附件的邮件,以及教师演示如何收阅、回复邮件,让学生可以进行模仿实践练习。
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通过教师的邮箱查看,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质量,是否有达到课前所设定的标准。
【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邮件的作用(发信、写信,发送附件,注册网站用户名等);
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并清楚知道电子邮箱地址的构成;
学会接收、发送、回复和管理电子邮件;
懂得文明上网,分辨来历不明的邮件,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申请电子邮箱,接收、发送、回复和管理电子邮件。
难点
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
(学生不懂服务器、域名的概念,因此很难想理解同一服务器中不能存在相同用户名,而不同服务器中又可以存在一样的用户名的说法。)
处理策略:类举同一个小区中不能有两个一样的楼号地址,而不同小区中则可以存在相同楼号的地址。
【教学环境与准备】
计算机教室,具备网络;
教师机具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监控学生机、文件发送等功能;
校园电子邮件服务器;
多媒体课件;
供学生选择邮件附件的贺卡图片文件夹。
【教学效率分析】
运用校园电子邮件服务器,让学生申请邮箱,发送带附件的邮件至教师邮箱,以及收阅、回复电子邮件。通过教师邮箱收件箱中查看学生完成数量,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维导图
教学流程图
图形
说明
上课、下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流程线
教学具体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导入,在节日时送祝福的方式;
比较教师两种方式收到的贺卡,发现电子邮件相比于传统邮件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张不同方式寄出的贺卡,引出电子邮件的优势,并开始新课内容。
任务驱动,自主练习
电子邮箱申请
网络上的常用邮箱:163、gmail、hotmail、QQ邮箱等;
打开 “东湖邮局”的网页,并且仔细阅读书本第27页和28页的内容,学生自主尝试申请邮箱;
学生申请完成,黑板上书写邮箱地址。(预设:只写了用户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课本,学习电子邮箱的申请。
邮箱地址讲解
用户名冲突,展示网页给出的提示;
讲解邮箱地址的组成: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类比现实地址与邮箱地址,说明同个服务器中不能有一样的用户名,而不同服务器中则可以有一样的用户名;
修改黑板上同学书写的邮箱地址。
设计意图:在申请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用户名已存在的情况,再由此引出邮箱地址的构成。
电子邮件发送
学生演示发送邮件;
学生打开桌面“贺卡”文件夹,选取贺卡发送给教师邮箱。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一张贺卡图片的发送,学会如何发送带附件的邮件。
课堂总结,分享延伸
电子邮件应用
慎用电子邮件
作业布置,拓展巩固
母亲节时,给妈妈发送一张贺卡邮件。
【教学板书设计】
电子信使
学生邮箱地址
邮箱地址: 用户名 @ 邮件服务器域名
数字、字母 字母、数字
【教学课后反思】
根据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完成率来看,本堂课还算比较成功,但从深层次地挖掘,以及细节的掌控,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和探讨的。比如:在申请邮箱的环节中,第一步先告诉了学生网络上有哪些较常使用的邮箱,其实这个可以放到最后的课堂小结中,这样学生在课后回家能够对这几个外网可使用的邮箱记忆更为深刻;另外,可以把小结中的慎用电子邮件环节放到收发邮件环节,这样更能让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文明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还有最重要的,上课内容并不一定要全部讲到,讲全,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