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松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08 14:17:00

文档简介

《松鼠》公开课教案
时间
2005年4月1日
班级
初一(1)班
开课人
林庆妹
课时
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能力目标: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图片,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明确:1、总括特点(第1段)具体介绍(第2~5段)补充说明(第6段)结构:由总到分
2、因为松鼠的特征:漂亮(2)、驯良(3)、乖巧(4~5)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问: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确定自己的思路)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例1: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
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
例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理清学生的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2)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比较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
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四)拓展延伸:
课文结尾两句:“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是保留好,还是去掉好?
通过比较,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
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作业设计: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法)
漂亮
(2)
驯良
(3)
乖巧
(4—5)
教学后记:

课件17张PPT。松 鼠布 丰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听读课文思考(第1节)(2——5节)(第6节)结构:由总到分
总 括
特 点 补 充
说 明 具 体
介绍松鼠的特征: 漂亮
· 驯良· 乖巧讨人喜欢(第2节)(第3节)(第4、5节) 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请你为在座的朋友展现一下你的这三个特点好吗?先听我说(提示:结合文章的
内容,别忘了先确定
自己要说的思路。)先说说我的“漂亮”:面容: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吃相: 眼睛: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 坐着、用前爪吃活动范围:树林活动时间:晚上常吃食物: 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再说说我的“驯良”:(不侵犯人类)(不骚扰人类)(不伤害人畜)最后说说我的“乖巧”:从动作、行为上:过水方法、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警觉性强、叫声 特别搭窝过程、
窝口设计跑跳敏捷、组织讨论: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准确的语言: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例1、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的区别:准确的语言:例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
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学习完《松鼠》这篇课文,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 肖像:清秀的面容 动作:练跑、编扎等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乖巧、驯良 课文结尾两句:“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是保留好,还是去掉好?说一说: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 “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