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6 07: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什么?
土改后心情如何?分到了土地、房屋、农具、牲畜
心情喜悦,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导入新课材料一:土改后农村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农民遇到了什么难题导致卖地和借高利贷?国家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农民遇到的难题呢?材料二:土地改革时,中国差不多有3亿农民,要分的一共是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的工地有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阅读教材,我能完成以下问题:
(1)三大改造是对哪三大行业进行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对三个行业进行改造?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课前预习题1949新中国成立对内:
土地改革对外:
抗美援朝1953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农业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1%,1949年至2005年我国农业税总收入累计达到4200亿元。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土改后农民还面临哪些困难?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分散的个体经营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情景创设土改过程中,王春家分到了水塘,李夏家分到了耕牛,张秋家分到了农具,赵冬家人口多什么也没分到,王李张赵四家各自劳动,靠天吃饭,都遇到了发展的难题
请设计个方案:
如何提高四家粮食产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是怎样对农业进行改造的?1952年秋,河北尊化一农民王国范组织本村23户贫农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之处全社仅有一只驴,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完全依靠自己全体社员的劳动,靠去深山打柴,仅一个冬天共打了400多元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一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农民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生产合作社
兴修水利工程生产合作社使用大型耕作工具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实现合作化后,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是什么?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张老汉看到的手工业情况 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仍很贫困。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果: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 机器生产效率高。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我在上海水泥厂过得不好!这水泥厂是资本家开的,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劳动条件很差,工具特别老旧,工厂赚不到钱,资本家经常开除工人,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每天还担心失去工作,怎么办啊。张老汉儿子的来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影片中白七爷为什么支持公私合营看一看资本家是什么态度?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赎买政策视频中白家股东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公私合营? 一位资本家自述: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材料: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一: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三大改造的
局限性材料二:合作化运动,对各地政府来说都是政治任务,务必要完成,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出现大量屠宰牲畜的现象,有的省估计至少杀了三十万头,有的省估计耕畜减少百分之二十。 课堂小结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生产
合作社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集体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D巩固练习A3.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BC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参加合作社
D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