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8-28 1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确立的战略目标是
A.控制欧洲 B.争霸亚洲 C.称霸世界 D.遏制苏联
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二战的结束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柏林危机的爆发
3.冷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 ②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③使世界各国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 ④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⑤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①②③
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
C.柏林危机的爆发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
5.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指
A.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6.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A.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 )
A.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它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得到发扬光大
C.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它能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任何问题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A.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B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9.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暂时的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B.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
D.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这一运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0.北约成立以来,第一次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 )
A.发动侵朝战争 B.空袭南联盟 C.发动阿富汗战争 D.发动伊拉克战争
11.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是在
A.华约建立后 B.空袭南联盟
C.发动阿富汗战争 D.发动伊拉克战争
12.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
A.同美苏争霸 B.稳定西欧政局
C.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 D.对抗苏联
13.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
A.冷战结束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的崛起 D.多极化形成
14.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6.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走向多极化趋势。对此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17.冷战结束后的当代世界,时代主流是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18.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 )
A.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B.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并存
C.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发生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展和不断加强
19.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右图反映的是
A.民族冲突 B.恐怖主义 C.领土争端 D.宗教纠纷
20.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综合实力对比的结果 B.它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它是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产物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21.日本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23. 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是
A.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4.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缓和
C.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支持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5.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A.尼克松访华 B.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联大席位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的实用主义的独特的结合”,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理查德·尼克松《不战而胜》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是超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⑵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
⑶材料三中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2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完成下表中两极对峙格局的有关内容:
阵营 内容类别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的政治措施 杜鲁门主义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对峙的军事组织
对峙的经济措施
⑵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结合史实回答:
⑴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格局中存在哪些基本矛盾?
⑵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⑶当前国际形势出现缓和与动荡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ABC 6-10 DCBCB 11-15 BCBCA
16-20 DADBD 21-25 CADCD
二、非选择题
26.⑴反对共产主义。根据国家的战略利益,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⑵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利用与中国的和解夺取同苏联争夺中的优势。
⑶中美两国尽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7. ⑴军事组织:北约 华约 经济措施: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⑵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8.⑴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苏均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尖锐对立。
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美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和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矛盾。
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欧共体、日本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⑶缓和原因:第三世界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密切;多极化趋势加强。
动荡原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活动频繁,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暴露。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