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6 09: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一
1生产积极性 2分田包产到户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 乡镇企业

知识点二
1国有企业 2公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 按劳分配

知识点三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合作探究一
(一)史料展示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已”

(二)问题:农民甲的台词反应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农民乙反应的是我国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 开始的?你觉的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习探究:
农民承包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
土地公有制并没有变,改革的仅仅是经营方式
思维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年底
1953-1956年底
1958年
1978年
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1、制定政策一定要根据国家实际国情,从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一)史料展示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二)

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改革从农村
转向城市
合作探究二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这种局面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


如何改革呢?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

国有企业改革 1985年
分三个方面

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体制: 政企不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企业的改革改的是经营方式
改革本质上讲就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合作探究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明显增强。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