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6 09: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自主预习: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些行业的改造?
2、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改造采取什么形式?有何目的?
改造完成的时间?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形式?
改造完成的时间?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形式?实行什么政策?改造完成的时间?
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历史意义、存在缺点
1950年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一开始农民很高兴
后来却觉得很费力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如何?
土地改革后,农业仍是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原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成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建立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形式
完成
政策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完成时间:1956年底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实质:
生产资料 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巩 固 练 习
1、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
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个体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化
练一练
4、我国农业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原因( )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要走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
C.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
C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C.建成工业化的基础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B
练一练
6.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 )

A.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C
课堂小结: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5、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6、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