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思想文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思想文化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01 18:41:00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魏源和严复
鲁迅
徐悲鸿
聂耳和冼星海
课堂小结第七学习主题 第22课
思想文化导入1.他是广东海南人;2.他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3.他主持修建了滦河大桥;4.他主持设计、修建了京张铁路。1.他是福建闽侯人;2.曾以十门功课1千分保送留美;3.他著有《制碱》一书;4.他研制成功“侯氏制碱法”。猜猜看农民阶级——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1851.1.11~ 1864.7.19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曾国藩
1811~1872左宗棠
1812~1885李鸿章
1823~1901张之洞
1837~1909爱新觉罗·奕?
1833.1.11~1898.5.29
和硕恭亲王资产阶级维新派——百日维新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梁启超
1873~1929
广东新会人 康有为的学生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
1866.11.12~1925.3.12
中华民国国父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邮票
(1911年10月10)先进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1879.10.9~1942.5.27
原名庆同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蔡元培
1868.1.11~1940.3.5
浙江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进步思想家林则徐
1785.8.30~1850.11.22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
清朝后期政治家 思想家 诗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1794~1857
湖南邵阳县金潭人
晚清思想家魏源故居
湖南邵[shào]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  清道光年间进士,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提出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济世治国之道。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世著作多达47种,六百余卷,约八百万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外交和近代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内容。  1841年,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以《四洲志》为原本进行重编。此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并说明编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海国图志》书影
  (此书)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原叙
《海国图志·火轮船说》中插图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的作用。该书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军事技术明治天皇
1852.11.3~1912.7.30
第122代日本天皇
1867.1.30~1912.7.30在位严复
1854.1.8~1921.10.27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近代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天演论》书影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严复《天演论》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1825.5.4~1895.6.29
英国生物学家《天演论》生物进化观点社会进步理论革命文学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1881.9.25~1936.10.19,浙江省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中年时代的鲁迅青年时代的鲁迅鲁迅《呐喊》(封面)《彷徨》(封面)《故事新编》(封面)小说集《狂人日记》封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孔乙已》插图鲁迅手迹《祝福》中的祥林嫂(版画)——鲁迅《自嘲》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笔名一字(16):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116):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飞斐 冬华 乐文 洛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霍冲 孺牛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尤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白舌 白道 令飞 自树 许遐 许霞 鲁行 迅行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动轩 仲度 华圉 阿张 豫山 樟寿 豫亭 符买俟堂
三字(37):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四字(5):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沪记者 楮冠病叟
五字(7):朝花社同人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诸夏怀霜社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六字(1):上海三闲书屋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鲁迅先生之墓送葬队伍  “鲁迅先生之墓”是由鲁迅年仅七岁的儿子海婴,照着妈妈的字样临摹的题写。人民艺术家艾启蒙《八骏图》  艾启蒙(1708~1780),字醒,波希米亚(今捷克)人,乾隆十年(1745)来华,与郎世宁、王致诚等人一同供职如意馆,赐三品衔。
  艾启蒙《八骏图》绘来贡宝马八匹:翰如骆、曦驭黄、苍艾骐、掣电、蹑云骆、飞霞骝、同吉黄、炯星骝。上有艾启蒙的落款,“乾隆御览之宝”印,以及刘墉、王杰、曹文埴等人的题赞。徐悲鸿作品《马》徐悲鸿
1895.7.19~1953.9.26
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
中国美术家 美术教育家
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  徐悲鸿坚持写实,描绘生活,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他把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造了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他擅长国画,创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画马。徐悲鸿《群马图》徐悲鸿《八骏图》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国画《愚公移山》油画《田横五百士》  长349厘米,宽197厘米,布面油画,1928~1930年作。蒋兆和的《流民图》(局部)  1942~1943年在北京创作完成的高2米,横长26米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正是激发画家构思创作的动机。这幅画描绘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难民生活。聂耳和冼星海聂耳
1912.2.14~1935.7.17
原名聂守信
原籍云南玉溪 出生于昆明聂耳(左)与田汉(右)合影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1935电通影片公司出品 许幸之导演电影《风云儿女》与《义勇军进行曲》电影《桃李劫》剧照
电通影片公司 1934年摄制
《桃李劫》插曲冼[xiǎn]星海
1905.6.13~1945.10.30
祖籍广东番禺 生于澳门
中国现代作曲家 钢琴家《黄河大合唱》完整版《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周恩来
1898.3.5~1976.1.8
字翔宇
中国首任国务院总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周恩来冼星海在延安指挥《黄河大合唱》郑律成
1918.8.13~1976.12.7
原名郑富恩
朝鲜族作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
1924~1999
河北平山县西岗南村人
1943年北平郊区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
2.魏源著书的目的
3.《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4.《海国图志》的影响
5.严复对西学的系统介绍
6.严复译述的《天演论》的主要观点魏源和严复1.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2.鲁迅小说的代表作
3.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鲁迅1.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
2.徐悲鸿的代表作徐悲鸿课堂小结1.聂耳创作的救亡歌曲及其代表作
2.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3.郑律成和曹火星的代表作聂耳和冼星海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美术、音乐作品欣赏徐悲鸿《奔马图》《黄河大合唱》完整版学习测评1.魏源写成的我国最早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敬告青年》 C.《天演论》 D.《四洲志》
2.严复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译述《天演论》的?他译述的《天演论》
 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严复在英国学习期间接受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严复有感于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和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民族危机面前,他积极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要求救亡图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严复对西方的文化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以期唤醒国民,其中就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该书当时的作用是:让中国知识分子比较系统地了解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学说,特别是生物进化论观点和社会进步观点,使中国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跟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在当时的知识界起到了进一步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导向作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思
想上武装了维新派,在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中都发挥了
积极的启蒙作用。A史海拾贝《海国图志》在日本明治天皇
1852.11.3~1912.7.30
第122代日本天皇
1867.1.30~1912.7.30在位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