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随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随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04 16: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随堂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卷·19)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2009年浙江文综卷·19)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009年重庆文综卷·12)3.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2008年江苏历史卷·1)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2007年广东历史卷·20)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2007年宁夏文综卷·27)6.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006年广东历史卷·1)7.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
(2006年上海历史卷·23)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2005年上海历史卷·22)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10.“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皇帝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1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1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15.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
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C.“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
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
二、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2)现在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开始于何时?“收兵铸金人”表明当时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试问是哪些方面的社会因素促成了当时冶炼业的发达?
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二中秦始皇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制度称之为什么制度?试分析此制度的利弊。
(4)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
(5)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材料三:《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
(7)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
参考答案
DADCC ABBBB BAABC
16.(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
(2)春秋 农业生产中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兼并战争频繁,精良武器不断出现。
(3)朝议 利弊: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而且极端的君主专制,容易使君臣悬隔,朝廷大臣无法参与议政。
(4)主管司法 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 职责: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基本原则: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5)郡县制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6)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
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7)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