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04 13: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灭陈朝);
2.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时间、大运河的概况(起止点、组成部分)、意义 (第4页);
3. 教材中第4页隋朝大运河的图片;
4. 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
5. 隋朝社会经济繁荣表现:①结束分裂,国家统一 ②经济繁荣 ③大运河开通;
6.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
包括: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都历经二世而亡;开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等。
第2课“贞观之治”
1.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时间,唐朝的建立者、都城;
2.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3.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三个方面:
(1)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①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注意第8页中间教材列出的唐太宗说的史料)②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④皇帝要勤政、善于纳谏,大臣要廉洁奉公。
(2) 唐太宗的政策措施:
① 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 思想:注意“戒奢从简”③ 政治: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 ④ 用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3) 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之治的定义);
4.女皇武则天历史地位(唯一女皇帝)、建立的政权国号、在位时期统治措施、对其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1. 唐玄宗在位时期统治措施、与唐太宗统治的相同点。第12-13页;
2. 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
3. 农业方面:①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③蔬菜新品种④茶叶生产⑤新农具(曲辕犁、筒车)⑥抗灾能力增强;
4.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5. 商业方面:长安城(布局、规模、市坊区别);
6. 开元盛世定义 第15页;
7. 本课中出现的相关图片、史料重要,要灵活掌握、运用。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2. 科举制诞生、完善过程中隋唐五位帝王各自的创新、贡献(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第17-18页;
3.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用人制度 ②促进教育事业 ③促进文学艺术);
4、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清朝末年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 因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4. 吐蕃族概况(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政治、与唐朝的关系)第23页;
5. 为唐蕃交往做出贡献的两位公主(文成和金城),两位赞普(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
6. “和同为一家”是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书信中的一句话,体现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
1.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 唐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派10多批遣唐使团到中国,遣唐使团目的、特点、赠送礼品的实质;第29页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①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②参考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学习中国;
(3)使者交流: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日本,贡献(唐招提寺)、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 唐与新罗的关系:
(1)隋唐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派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文化
(2)贸易方面: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①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③新罗引入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④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4. 唐与印度:唐太宗时,玄奘西游概况,《大唐西域记》第31页;
5. 本课中出现的相关图片、史料重要,要灵活掌握、运用。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 建筑:
(1)隋唐建筑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① 隋时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 科技:①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
3. 诗歌:①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多。 ②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生活时代、诗歌特点、代表作、雅号。第35页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 书法和绘画:①隋朝书法特点: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的雄健。②唐朝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特点、代表作 第38-39页;④隋唐绘画特点: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 ⑤隋唐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画作特点、代表作、画圣指的是谁? 第39-40页;
2.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位置、特点、地位 第40页;
3. 隋唐乐舞的特点: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4. 本课中出现的相关图片、史料重要,要灵活掌握、运用。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 写出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建立者、都城。
2、 辽、西夏、金政权分别由哪些民族建立?
3、 北宋建立以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4、 说服宋真宗到达澶州与辽对峙的宰相是谁?结果打退辽军,双方议和,签定了什么盟约?怎样评价该盟约?
5、 金先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
6、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又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7、 岳飞班师以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 南方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为提高粮食产量,北宋初年,我国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2)宋朝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宋朝时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3、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北宋时,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 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的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 宋代服饰特点:
(1)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
(2)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3)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 宋代饮食:由于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 宋代娱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 宋代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
蒙古政权的建立: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 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 元灭西夏、金、南宋的顺序
4、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5、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交往:
(1)元世祖重视农业
(2)为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3)商业繁荣,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荣景象,中外交往频繁
6、 行省制度:
(1)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7、元政府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的对琉球的管辖。
8、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 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北宋时期发明的是哪项发明?由谁发明的?北宋时期广泛使用的又是哪些发明?
2、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3、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比欧洲早约四百多年
4、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5、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6、 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一书,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由这部著作记载下来的。
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著《授时历》,测定一年的时间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资治通鉴》的编写者、朝代、体裁、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宋代词人的代表人物及其词的特色、代表作
3、元曲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由杂剧和散曲组成,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中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4、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其中由于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5、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6、列举宋四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 明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2. 明太祖有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3. “八股取士”的目的、考试命题范围、文章格式、影响?
4. “靖难之役”的背景、谁领导的、旗号、结果
5.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
6. 明成祖的加强君权措施
7.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 明成祖派谁出使西洋、出使西洋的目的?
2. 郑和成功出使西洋的原因?
3. 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出发地、规模次数、最远达到的地方、意义
4. 郑和出使中,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欢
5. 明中期倭寇猖獗的原因
6. 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7. 1553年,澳门的居住权被谁获取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前期,女真受奴儿干都司管辖
2.后金的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
3.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4.皇太极改族名、改国号
5.1644年(顺治帝),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6.清初期组成中央机构的三部分: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
7.军机处的设立者、军机大臣的工作内容、评价军机处
8.清朝统治者加强君权在思想上的措施、它兴盛于哪三个皇帝统治时期、影响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 明后期占领台湾的侵略者?
2. 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岛修建了的城堡
3. 1662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4.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隶属于哪个省,它的设立的意义。
5. 沙俄在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哪里、建立什么据点
6. 清朝的哪个皇帝抗击沙俄,杀死入侵首领谁?
7. 清政府和沙俄如何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它的意义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 清政府的哪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 乾隆帝是平定了天山以南的大小和卓叛乱
3. 能够顺利平定的原因、平定叛乱后设置什么管辖新疆
4. 乾隆帝时期,受到沙俄控制的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5. 清朝的疆域
6. 清朝统一的意义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 列举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业物种
2. 苏州、南京是明代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最有名为青花瓷
3.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行业、其中资本家和工人分别是
4.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影响
第21和第22课
1. 明成祖修建北京城,其中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它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 明朝医学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
4.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
6.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7. 19世纪中期新剧种京剧诞生
8、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有“颜骨赵姿”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