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二八下历史知识点整理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建设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试题
1、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2、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 (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
1、“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
A.重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轻工业
3、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其中的“一化”是指 ( )
A.工业化 B.农业化 C.商品经济化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5、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6、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是 ( )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八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八大
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
时间:__________年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__。
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
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
建设成就
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_______、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试题
1、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 (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⑤调整巩固 ⑥ 力争上游
A.②④⑤⑥ B.①③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⑥
2、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原因:
1.“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大跃进错误未彻底纠正)
2.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毛泽东错误认为:党内出现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 被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开始标志: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__________,对所谓的__________、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一月风暴”
1967年1月,由_______、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头______夺取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二月逆流”
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
林彪集团
1971年9月,林彪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未遂出逃,结果所乘飞机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机身亡,至此,林彪集团被粉碎。
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恢复
形势明显好好转。可是,党中央的“左”倾错误仍然没有得到纠正。江青、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四人帮”继续利用文革,制造混乱,迫害老一辈革命家,并伺机夺权。
“四五运动”
1976年清明节,群众自发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试题
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
A.黄浦江上要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2、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3、十年“文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派斗争的事件有 ( )
①“一月风暴” ②“二月逆流” ③“九一三事件” ④“四五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