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语文第一单元各课同步练习(打包8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语文第一单元各课同步练习(打包8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7:05:25

文档简介

《诗两首》同步测练
一、基础演练
1.艾青原名叫________,成名的诗篇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寄予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汹涌 ( ) 邮票( ) 嘶哑 ( ) 吹刮 ( )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óu( )咙 悲fèn( ) fǔ( )烂 坟 mù( )海xiá( )
4.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下面诗句怎样朗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下面是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 )
(2)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
6.请你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尽量多写几句吧。
二、同步解读
阅读品味《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鸟儿唱歌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含义?
《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很短小,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你觉得呢?
三、美文欣赏
阅读品味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诗中作者提及了哪些事物?
13.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样事物呢?作者借助这些事物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4.诗中的四个诗节结构非常相似,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何在?
15.“思乡”是中国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吗?
四、创新作文
16.通过第一课的学习,你的爱国热情一定汹涌澎湃了,那就来抒发一下吧,请借助具体形象表达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要求:1.体裁不限。2.200字左右。
答案:
一、1.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xiǒng yóu sī guā
3.喉 愤 腐 墓 峡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 √ √ ×
6.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7.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8.土地────受蹂躏的国土、河流────满腔的悲愤、风────愤怒的反抗
9.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
10.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11.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12.长江、海棠、雪花、腊梅
13.“长江水”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14.《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
16.略
1 诗两首
基础导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艾青( ) 汹涌( ) 腐烂( ) hóu咙( )
悲fèn( ) sī( )哑  坟mù( ) 海xiá( )
下列不是“我”的歌唱对象的一项是 ( )
A.土地 B.河流 C.黎明 D.羽毛
3.对文中的意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
B.“悲愤的河流”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激怒的风”象征着疯狂肆虐的侵略者。
D.“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4.文学常识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5.《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6.反复朗读《乡愁》,理清思路。
(1)《乡愁》以形式上的四个小结,将乡愁分为四个在时间上前后顺承的阶段,即: —— —— —— 。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 —— —— ——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 、 、 、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动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能力提升
7.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乡愁也满
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
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
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
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
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
得到升华。
8.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 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长大后,

而现在,

参考答案
1.ài xiōng fǔ 喉 愤 嘶 墓 峡
2.D 3.C
4.艾青 蒋海橙 忧郁、悲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余光中 台湾 家国之思
5.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诸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6.(1)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小时候的母子分别 长大后的夫妻分离 后来母子死别 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2)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7.(1)D (2)D
8.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 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基础导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荇藻( ) 蝼蚁( ) 彻骨( ) 蘸着( )
灰jìn( ) 锦zhàng( ) ? 蓬hāo( ) qiáo( )悴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 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 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 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 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3.(多选)下列词汇中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 ”。原名 ,浙江杭州人。早期诗作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的诗风发生很大变化,《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诗,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本诗收入诗集 。
(2)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象征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 。
5.理解下列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能力提升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1)诗的前两句用了第一人称“我”,可是后面却用了第三人称“他”,这样写合适吗?谈谈你的认识。
? ??
(2)“当你们回来”指的是什么时候?
? ?? (3)“他唯一的美梦”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xìng lóu chè zhàn 烬 幛 蒿 憔
2.D 3.A、D、E
4.(1)雨巷诗人 戴梦鸥 《狱中题壁》《偶成》(任选一个即可) 《灾难的岁月》
(2)中国 坚贞不屈的意志
5.(1)“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2)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6.(1)合适。前两句是假设,假如“我死了”,所以用了第一人称“我”;而后面的句子则以第三者的口吻来写,给人以“已经死去”的感觉,更能激起读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激之情。? (2)指的是革命胜利的时候。?(3)“他唯一的美梦”是:“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这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渴望革命的胜利,愿意为革命胜利献身的感情。?
2《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带点的字注音.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蘸着( ) 掠过( ) 蝼蚁( ) 灰烬( )
2.文学常识。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作者原名 ,为中国现代 派诗歌的代表。诗集有《 》、《 》等。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B.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选出和例句修辞手法一样的选项( )
例: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A.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B.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C.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 D.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B.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C.《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既是诗人长期孕育的情感结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郁中依然保持着思想情感的升华。
D.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诗歌并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尖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的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诗人如同身临其境的?
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9.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

3.D
4.C
5.A
二、
1、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
2、写解放区的景象的句子是“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婴孩手中乳。”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选用的美好、富有生机的景象,选用词语多为积极的、暖色调的,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3、从词语的感彩上说,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从形成明显的对比。从选取的形象上说,写沦陷区,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一片凄凉景象。写解放区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反映出“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景象,前后再次形成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更好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和恨
4.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5.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8.示例:“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9.“那里”指“解放区”。诗人心目中的“永恒的中国”应是:阳光普照、春风吹拂、万物复苏,人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意思对即可)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基础导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笑涡( ) 胚芽( ) 驳船( ) 纤绳( )
xūn( )黑 suì( )洞 干biě( ) 淤tān( ) 迷wǎng( )
2.下列对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
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
是可望更可即的理想。
 C.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
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
 D.“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
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的主人公代表着??????????????????????????。?
4.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5.诗中的“我”和“祖国”的关系如何理解?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雪白的墙
梁小斌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诗中三次出现“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一句,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2)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3)“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着什么?
参考答案
1.fēi wō pēi bó qiàn 熏 隧 瘪 滩 惘
2.C
3.舒婷 第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4.诗中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诗中第三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等意象,代表了新的希望的产生,代表了摆脱劫难后的无比喜悦,代表了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
5.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我的生命和自由,理想和追求,同祖国的兴衰、人民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了。
6.(1)该句在全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犹似天真的儿童在妈妈面前的态势,更是儿童自我感受的层层递进。第一次发生在“我”去买蜡笔的路上,主要表露了儿童见到雪白的墙时的新奇感受;第二次出现在粉刷工人嘱咐“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之后,雪白的墙和工人的话拨开了“我”的心灵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绪撞击中,诗人又一次重复该句;过去,小朋友洁白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然而,面对眼前洁白的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中漂浮出一丝遐想,最后,诗人情绪激荡,道出了蕴藏儿童心底的美好愿望,第三次重复了心底的呼声。这样诗作头尾呼应,一气呵成。
(2)这时,人们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的意识已向过去诀别。
(3)“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一、爱国是个永恒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试回顾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抒发爱国感情的诗句:
二、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我们曾学过江河的一首朦胧诗《 》。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们,创作了一批朦胧诗。朦胧诗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等。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三、为加点的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将该词语抄写一遍。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四、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非常疲乏。 ( )
2、极新(多指服装)。 ( )
3、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
4、鲜红。 ( )
5、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 )
五、阅读课文,答题: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1、给这第一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2、读第一节诗完成练习。
.⑴本节诗出现的意象: 。
⑵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 。
⑶表达的效果: 。
⑷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 。
⑸感情基调: 。
3、第二节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4、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7.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四、⑴疲惫⑵簇新⑶迷惘⑷绯红⑸喷薄
五、阅读
1、
我 / 是你河边上 / 破旧的 / 老水车,
数百年来 / 纺着疲惫的歌;
我 / 是你额上 / 熏黑的 / 矿灯,
照你 / 在历史的隧洞里 / 蜗行 / 摸索;
我 / 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 / 淤滩上的 / 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 / 肩膀,
——祖国啊!
2、⑴、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⑵、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⑶、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⑷、象征(“老水车”“矿灯”“盗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⑸、深沉而悲痛。
3、“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
4、第三节诗中的感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7、第一节诗从物质上写出祖国的贫穷和沧桑,重在写实;第二节诗从精神上写出人民的祈愿,重在写精神。
4 外国诗两首
基础导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深邃( ) 瞰望( ) 潺潺( ) 浑浊( )
晨xī( ) qián( )信 yǒu( )黑 xiāng 嵌(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
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
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
密的防范措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莱蒙托夫是 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 ”。他的《祖国》中“ ”一句统摄全诗,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
(2)兰斯顿·休斯是 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他是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在他的《黑人谈河流》一诗中,“ ”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黑人对它 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4.从《祖国》一诗的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能力提升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我也歌唱美国
兰斯顿·休斯
我也歌唱美国。
我就是那肤色较黑的弟兄。
当客人来访,
他们便让我到厨房吃饭。
可是我笑了,
吃得很香,
长得很健壮。
明天,当客人来访,
我将坐在餐桌旁。
到那时,
没人敢
对我讲,
“去厨房吃饭。”
此外,
他们将看到我是多么漂亮
从而感到羞惭——
我,也是美国。
(1)“他们便让我到厨房吃饭”反映了当时美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明天,当客人来访,我将坐在餐桌旁”这几句诗表现了“我”怎样
的感情?
(3)怎样理解“我,也是美国”?
参考答案
1.suì kàn chán hún 曦 虔 黝 镶
2.C
3.(1)俄国 民族诗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美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河流 河流
4.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国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国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国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意对亦可)
5.“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6.(1)说明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白人们极端歧视黑人,连吃饭也不愿和黑人一起。 (2)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平等,要为黑人赢得民主.平等的愿望。 (3)虽然我们黑人是被贩卖到这里的,但我们为美国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也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利。
《外国诗两首》习题精选
文笔精华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自主积累
1.给加黑的字注音。
虔信( ) 瞰( )望 深邃( ) 潺潺( ) 黝( )黑 河畔(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wèi( )藉 xiánɡ( )嵌 晨xī( ) qī( )清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黑的词。
(1)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深邃:
(2)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瞰望:
4.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诗人;《黑人谈河流》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诗人,他被称为 __________。
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诗人是怎样来表达对祖国的奇异爱情的?
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对祖国的爱情是奇异的?
8.这首诗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歌的写作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1.qián kǎn suì chán yǒu pàn
2.慰 镶 曦 凄
3.(1)深奥。(2)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4.《莱蒙托夫诗选》 莱蒙托大 俄 休斯 美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5.诗人开篇先表现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然后,罗列了—系列具体可感的形象,借对它们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由衷的热爱。
6.第二节描写了俄罗斯草原的凄清沉静和苍茫的夜色,第三节写了农人生活的欢乐。
7.因为作者对祖国的爱,自己的理智也战胜不了它,其他任何感情难以替代,它能激起我的慰藉和幻梦。
8.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9.这首诗没有写惊心动魄的事件或不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这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应该从平淡中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