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
设计思路说明
课堂的开始,通过常见的生活情境――买电视和买冰箱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对整百、整千加减数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镶嵌式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你能帮爷爷算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1、教学例11
(1)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2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11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
作业:“做一做”1、2。
课堂小结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效果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总而言之,抛锚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了教师讲授只能提供抽象的文字的难以理解性,也就是配合上情景这一真实现场感,更好地体现出情景设置给学生带来的优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更加的积极,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去,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此方法。
最后,学生在理解案例情景的过程中减少了想象的时间,教师减少了内容的讲解时间,因此大大减少了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知识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将其运用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助于他们自主快速地学习知识。
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创设情境
1.让学生观察第96页
买电话和台灯这两件物品情况,发现提出的问题: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1.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3.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4.根据第96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
挑战赛。 第96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第7、8两题。
课堂小结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总而言之,抛锚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了教师讲授只能提供抽象的文字的难以理解性,也就是配合上情景这一真实现场感,更好地体现出情景设置给学生带来的优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更加的积极,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去,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此方法。
最后,学生在理解案例情景的过程中减少了想象的时间,教师减少了内容的讲解时间,因此大大减少了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知识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将其运用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助于他们自主快速地学习知识。
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