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5课 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土改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改后,大多数农民依然靠人畜经营。农民有互助合作的要求1.你知道农业改造原因是什么?2.农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3.农业改造目的?4.农业改造的原则和阶段什么?5.农业改造的成就? 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自愿互利原则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2)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农业合作化的三阶段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几户至十几户组成,实行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其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社员参加集体劳动。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组织。其特点是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手工业合作化的三阶段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中,得到国家大力扶持,这包括原材料上的低价供应,产品销售上的订货、包销,税收上的减免政策,财政上的国家投资,信贷上的低利贷款等。(3)手工业合作化的形式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结果1956年1月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6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许敬章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把丰收的麦穗献给毛主席。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二、公私合营(1)背景私营工商业在新中国初期占有重要地位,但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53,中央统战部)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所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利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赎买”政策
?(2)公私合营的形式“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政策)赎买政策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公私
合营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1955年,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经政府批准实行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1956年1月,毛泽东在陈毅和荣毅仁陪同下,视察上海申新纺织九厂。荣毅仁(1916—2005),江苏无锡人。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成立时,他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他积极捐献飞机、大炮;三大改造时,他带头拉开公私合营的大幕。1957年他被国务院总理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氏第三代荣智健中国百年老字号三、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时间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阶段《1952年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标志缺点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 社会主义是指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由全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公有制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课小结1. 符合下列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A.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BD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3. 2017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
A.1956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 年
CAD6.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
A .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建立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7.1953年-1956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应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 .生产合作社 B .赎买
C .集体化 D .革命
8.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ADD9.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
改造主要是针对( )
①农业②工业③手工业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学习时间:7分钟议一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形式、实质和意义。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上海刚解放三天,永安百货公司就重新开门营业,但也只能惨淡经营。为帮助私营商业克服困难,上海市政府于1952年11月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扩大商品的批发与零售差价,让出国营商业对部分商品的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经过这一调整,永安百货公司的营业额大幅上升。企业主郭琳爽于是提出“滚雪球”计划,大赚一笔。然而他的计划还未及实施,就土崩瓦解了。从1953年11月开始,政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一些主要的私营工业企业开始公私合营。 材料三: 《1952年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1)依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内容,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变化:由恢复私营工商业变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2)依据材料二,说明建国初期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3)依据材料三,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