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3)(岳麓版08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3)(岳麓版08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08 15: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温习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机构)专制皇权
(中央官制)不断加强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演变发展节度使制度知识结构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材料: ……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
──《汉书·诸侯王表》
1、汉朝统治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因此认识,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推行郡县制,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制亡于孤立,没有得到的援助
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亡邪心
晁错: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思考:郡国制后来产生了什么问题?诸侯势力膨胀,严重影响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特点:强干弱枝,加强监察汉初的王国问题、“七国之乱”2.措施:1)中央:2)地方:设中朝中朝外朝A.实行“推恩令”B.设刺史3.影响:1.背景:3)其它:察举制和征辟制一.西汉(汉武帝)中央集权的加强练习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时,丞相田鼢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或「内朝」,负责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负责执行。 中朝外朝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三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刺史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1.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作用: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二、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练习: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给唐太宗裁定
B.交给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给内阁处理2.选官制度的完善隋唐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秦军功爵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积极:打破分封贵族把持统治特权局限:不适合和平时期的需要积极:满足需要局限:唯亲任用,结党营私士族贵族世代把持特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成为帝国繁荣的保障之一魏文帝曹丕
魏晋南北朝时保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九品中正制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隋文帝(杨坚) (541—604年)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科举制度的诞生。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 大雁塔
(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以显示荣耀之处。)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根据材料,归纳科举制的作用?材料:唐玄宗与杨贵妃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白居易《长恨歌》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积极3)其它2)地方3、措施1)中央1、原因:2、前提:唐末的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分裂
兵变夺权4、影响消极北宋的局部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积弱积贫削相权,二府三司制从政、军、财削权“重文轻武”,设谏院练习: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C.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D.削弱相权,令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自留少许,其余由中央掌握A.杯酒释兵权B.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集 军权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B、节度使、武将C、州郡长官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b、枢密院—发兵权c、“强干弱枝、守内虚
外”的部兵原则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枢密使---割军权
计相-----割财权
宰相-----仅有行政权集 政权集 财权2019/2/23皇 帝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 唐 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军政2019/2/23皇 帝中书省元代: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 响 ?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归入归入明 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一省制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侍臣。中统三年( 1262年) ,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 1264年) ,升中书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而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广结亲属和色目人为党羽,排斥异己,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相权达到高峰.阅读材料皇 帝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1.明
1)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亲自掌管A.“八股取士”,强化对臣民的思想控制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正式设置 内 阁四、明清专制皇权的登峰造极练习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2)其它方面:B.设科道、按察使司强化对臣民的监察皇 帝 军机处 内 阁
日常事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内政外交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2.清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军机大臣:?
(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练习: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B.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C.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衰败
D.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简括秦至清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有何认识?秦——三公九卿汉——中朝外朝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明——内阁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特点和趋势:中央机构不断完善,通过分割或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专制皇权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积极作用: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难于形成民主的氛围,使中国在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要付出沉重的代价。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维持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