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河南)它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最初由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组成。它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2.(2017山西)小丽同学查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3.(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原则 D.不结盟原则
(2018信阳二模)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018开封二模)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外交思想或原则相吻合(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018海南)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上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7. (2018安阳二模)《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指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提出多元外交方针
8. (2018扬州)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9. (2018濮阳一模)1972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228万美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10.(2018郑州适应性训练)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时期中美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
B.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态势
D.社会制度的不同是中美关系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
11.(2018郑州八中三模)近代,大国关系显现不断波动又频繁调整的形势,分析下图,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我国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下去理解。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的缓和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是( )
A.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C.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
D.维护了世界和平
13. (2018洛阳一模)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和发展同周边邻国的关系。下面体现了这一政策的有( )
①中俄两国签署声明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④积极对非洲提供援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2018潍坊)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15.(2018焦作二模)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示意图,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2018洛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 两国领导人认识到,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11年1月《中美联合声明》
材料三 美国执意要出台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清单,中国是被迫做出必要反制。这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当自卫,也是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制。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经济刚刚走上复苏轨道,全球贸易的增长仍很脆弱。美方此时以“美国优先”为由,对外频频挑起贸易战,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也是赤裸裸的经济霸权,不仅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动摇全球贸易体制根基,也势必会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
——2018年4月5日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请从中美两国关系史上举出一例进行证明。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当今世界的什么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年,左宗棠上书道:“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清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建议。于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各以造船为重点,仿照西法,制造兵船,将用以装备海军。1875年,由沈葆桢、李鸿章等人倡议,调拨粤海关、江海关等税银,作为筹办海军经费,准备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东洋海军三大支。 ——摘编自《鼎盛军事网》
材料二: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过去我们没有海军,现在已经有了军舰,虽然现在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干,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再来一个百年计划,到那时我们就有自己先进的军舰。 ——摘自1953年毛泽东视察长江舰讲话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海军建设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
(3)以上两则材料认为,海军建设都要重视什么问题?
18.(19分)(2018·眉山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
——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
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中国的这种遭遇说明了什么?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3.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知识点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1)部队建设
①第一支海军部队: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三大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装备建设: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3)兵种建设
①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②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空军:(1)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2)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4.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5.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6.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7.政治保障: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8.强军改革: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成立了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9.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知识点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万隆会议的召开
(1)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点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2)建交过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6.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7.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8.外交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4年。
4.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5.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重返而不是加入。因为我国本来就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僵局打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9.中日建交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不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缓和是中日建交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知识点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典例1:(2018·都匀模拟)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解析】从本题所示图片看,这里面涉及核武器的发展以及空军、海军的相关情况,这些均与国防建设有关。故选C。1教育网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分析的能力。
★知识点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典例2:(2018·德州学业考)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自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m
典例3:(2018·临沂学业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尼赫鲁 D.吴努
【解析】1953年,中印两国就在西藏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要掌握其内容及影响。21cnjy.com
★知识点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典例4:(2018·菏泽学业考)《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
A.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故符合题意的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重返联合国。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掌握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典例5:(2018·乐山中考)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解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到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与周恩来握手,再到2012年中美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说明中美关系不断深化发展,故选A。
【点睛】本题以握手礼仪切入考查中美关系的演变。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河南)它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最初由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组成。它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最初由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组成。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史实。
2.(2017山西)小丽同学查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解析】题干给出的大事年表中涉及1949年至1966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空军、潜艇部队、地地导弹部队的成立和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及1996年陆海空三军在台湾海峡进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实弹演习;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轰-6K”飞机飞赴南海战斗巡航。材料信息量很大,这些高科技军种的成立及军事演习表明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的提高,它们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但材料未提及军事人才,故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注意相关材料的运用与解读。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3.(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原则 D.不结盟原则
【解析】据“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 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21教育网
(2018信阳二模)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解析】据所学知,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立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B。
【点睛】本题以周恩来的话“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切入点,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因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因的内容及影响。
(2018开封二模)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外交思想或原则相吻合(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析】据材料中“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可知,这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相吻合,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亚非国家团结共荣”之同,存“各国社会制度”之异,“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题主要让学生掌握万隆会议是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c-n-j-y
(2018海南)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上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点睛】本题考查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7. (2018安阳二模)《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指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提出多元外交方针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1955年”“周恩来”可判断他利用自己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的会议是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
【点睛】本题以《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切入点,考查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段评价较难理解,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和人物大胆联想。
8. (2018扬州)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解析】据所学知,图中“乔冠华的笑”发生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中国只所以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外交家的谋略等。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其原因。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掌握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间和意义。
9. (2018濮阳一模)1972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228万美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知道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0.(2018郑州适应性训练)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时期中美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
B.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态势
D.社会制度的不同是中美关系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
【解析】从图中时间段及双方关系可以看出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突破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美双边关系,注意全面解读图片材料中内容。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世纪*
11.(2018郑州八中三模)近代,大国关系显现不断波动又频繁调整的形势,分析下图,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图中时间段及中美贸易变化情况可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及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D。www-2-1-cnjy-co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美双边关系,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12.(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我国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下去理解。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的缓和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是( )
A.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C.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
D.维护了世界和平
【解析】我国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可见中美关系缓和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 (2018洛阳一模)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和发展同周边邻国的关系。下面体现了这一政策的有( )
①中俄两国签署声明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④积极对非洲提供援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不是外交成就;④非洲不是中国的邻国。③④不符合题意。①中俄两国签署声明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①②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和发展了同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本题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处:21教育名师】
14.(2018潍坊)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解析】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故选D。
【点睛】本题以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依托,考查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90年代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5.(2018焦作二模)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示意图,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选项属于现在的中国、俄罗斯、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②选项属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苏联、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③选项属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苏联、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②③①,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2018洛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 两国领导人认识到,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11年1月《中美联合声明》
材料三 美国执意要出台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清单,中国是被迫做出必要反制。这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当自卫,也是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制。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经济刚刚走上复苏轨道,全球贸易的增长仍很脆弱。美方此时以“美国优先”为由,对外频频挑起贸易战,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也是赤裸裸的经济霸权,不仅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动摇全球贸易体制根基,也势必会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
——2018年4月5日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请从中美两国关系史上举出一例进行证明。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当今世界的什么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答案】(1)台湾问题
(2)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在冷战中地位的变化;中苏关系的恶化等。1942年,中美同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奠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3)经济全球化。
(4)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要平等相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
【解析】(1)本题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011年1月《中美联合声明》”为切入点,考查了中美关系。依据材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可知,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转变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敌对政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美苏争霸在70年代美国处于守势,并且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考虑改善通中国的关系。中美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事例为1942年,中美同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奠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制。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经济刚刚走上复苏轨道,全球贸易的增长仍很脆弱。”可知美国的做法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动摇全球贸易体制根基,也势必会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故美国的做法违背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4)本题主要考查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美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平等相处,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点睛】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年,左宗棠上书道:“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清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建议。于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各以造船为重点,仿照西法,制造兵船,将用以装备海军。1875年,由沈葆桢、李鸿章等人倡议,调拨粤海关、江海关等税银,作为筹办海军经费,准备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东洋海军三大支。 ——摘编自《鼎盛军事网》
材料二: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过去我们没有海军,现在已经有了军舰,虽然现在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干,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再来一个百年计划,到那时我们就有自己先进的军舰。 ——摘自1953年毛泽东视察长江舰讲话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海军建设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
(3)以上两则材料认为,海军建设都要重视什么问题?
【答案】(1)洋务运动。
(2)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民的支持;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海军官兵的努力;地理条件优越(或海岸线长)。
(3)舰船建设(或海军装备)。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左宗棠主张建立海军,创办海军,这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民的支持;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海军官兵的努力;地理条件优越等。
(3)本题主要考查海军建设要重视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它们都强调海军建设都要重视舰船建设或海军装备建设。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18.(19分)(2018·眉山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
——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
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中国的这种遭遇说明了什么?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1)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或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五四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 【解析】(1)考查五四运动及其发生的背景。
(2)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