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作为一篇小学阶段的略读教材,被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写人专题的最后一课,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辟出一处菜园,重点描述了父亲开荒的经过(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刻画出了一个“执着、勤劳、坚毅、有远见”的父亲形象,同时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起点预见】
四年级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初步独立学习的能力,去读懂这篇课文内容,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读深,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课文所描述的时空观,和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生活在幸福家庭之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作者和我们教师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和概念。所以,尽管是篇略读课文,除了教给学生的略读方法外,还是挖掘了一些课文中应该挖掘的因素,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设计解构】
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框架必须着力在方法的运用上,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抒发情感的真切,表达方式的独特;读出文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父亲”的精神,提升文本价值。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练习用默读、浏览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以获取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3.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感受父亲的精神,升华课题的内涵。
4.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阅读方法;理解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作家王树槐先生笔下的一片菜地——《父亲的菜园》(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来检查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能读准吗?
盛不满 贫瘠 豌豆 伺候 狰狞
锄头 箢箕 铁锨
菠菜 莴笋 茄子 辣椒
指名读 多音字“盛”的另一个读音,组词。见过箢箕和铁锨吗?你从“箢箕”这两个字的部首上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做的?它是用竹篾编织而成的一种农具。(出示图片)同样,“铁锨”就是用什么做的?(出示图片,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铁锹)再来一把锄头(出示图片)这些都是劳动工具。
2、集体读(要读得有节奏,简洁明了,还要读出韵味、读出味道)
三、品读最后一段
1.想一想,最后一排词语都是属于哪一类的?(蔬菜)
这些蔬菜都种在父亲的菜园里,那它又出现在课文的哪一个段落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一下,画出来。
反馈:PPT出示: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2.个别读:这么多蔬菜点缀着整个菜园,看着这样的菜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预设:(碧绿、翡翠……) 还能不能用其它的词。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生机勃勃、五彩缤纷……)
3.指导读好这段话。是的,这菜园,应有尽有,绿意葱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分组读)
四、再读感受菜园的变化
(一)我家的菜园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请大家把描写这块坡地的短语划出来。(课件出示:请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描写这块坡地的短语。( )的( )
1.怎样的短语呢?就是类似于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短语划出来。
2.什么叫快速浏览?(不同于默读,速度要快,甚至可以快到一目十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学着通过快速浏览,迅速地获取信息,画出菜地的短语。
(二)反馈: 同学们很会读书,快速浏览,马上把描写菜园的短语都找出来了。(出示短语)师生互读。
能把这些短语分成两类吗?指名分类
为什么这样分?(把这块菜地开辟之前的分为一类,开辟之后的分为一类。)
男女生互读。
五、三读感受父亲的品质特点。
这块坡地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这得归功于谁?那又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问题)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块菜地,去深入挖掘父亲身上的精神品质。而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就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一)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要求: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划下描写父亲的句子,用词语概括出父亲的特点品质。
(二)反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句子交流: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当时的父亲------坚定而有毅力,(板书“坚毅”)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难怪全家人会有------(诧异的目光、疑惑的神情)
小结:在我们看来,当时要开辟这样一块菜地谈何容易,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父亲认准了目标,决不改变,下定了决心,决不动摇,谁来读好这句话?
2.指导朗读:注意“坚毅”和句后的感叹号。
(三)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就这样,父亲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了!课文中还有好几处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请大家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法,
出示要求:1.快速浏览第3—9自然段,划下父亲言行的句子,圈圈画画做批注,用词语概括出父亲的特点品质。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如果划下来的句子中没有一个词可以直接体会父亲的特点,就用自己的词语来概括。)
1.自主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父亲言行的句子。
重点感悟: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感悟句子:
同学们都关注到了这个句子,体会得也很深刻。这一丢,一抓,一冲,你感受到了什么?
模拟“丢”的动作。
关注这个“丢”字,与“放”有什么区别?用桌上的笔袋来模拟一下这个动作。那天我们正在吃午饭,一场暴风雨说来就来,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这时的父亲-----什么都顾不上了,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手中的这只碗,更顾不上-----外面的狂风暴雨,他的心中----只有那块菜地,那块他辛辛苦苦开辟出来的菜地。)
指导朗读:
如果父亲不这样做,他一个星期的劳动成果就会化为乌有。请你读。
暴风雨说来就来…… (指导朗读:这是一连串的快动作,要读得快,暴雨中三个字要慢一点,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
(3)想象说话
外面疾风骤雨,父亲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暴风雨中,这一连串的动作却在这里戛然而止,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够透过这个省略号,看到暴风雨中的父亲在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 )此时的父亲又会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心情?
暴风雨中的父亲做了些什么?想知道吗?(课件出示,配乐朗读)
(4)小结
这就是父亲,为了这块菜地,可以奋不顾身,为了这块菜地,可以付出所有。这块菜地,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父亲的----(板:辛劳)
重点感悟:父亲说:“我们并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的一番话,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感悟句子:
在父亲的眼里,这块菜地已经不仅仅是一块菜地,而是------一个人,一个孩子了,尤其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难为、拼了命)父亲像对待孩子一样地疼惜它,深深地爱着它,小心地呵护着它---(板:呵护)
指导朗读。当时父亲怎么样地说这一番话?(填空)集体朗读父亲意味深长说的的话。
六、四读感悟写法。
读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从“荒凉的坡地“最终变成了“碧绿的翡翠”,(课件出示)应归功于父亲的----全靠了父亲的----(坚毅 信心十足 坚持不懈 辛劳 呵护)
(一)课件出示父亲言行的句子
作者就是通过对父亲的言行进行刻画,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亲的这些品质,这是我们在写人记事文章中经常要运用和学习的。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是浮现在作者的眼前,也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课件出示)
谁想读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
(二)升华课题内涵。
1.回顾最后一段。父亲就是这样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如碧绿的翡翠般的菜园,(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读着这样的结尾,再想想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课文最后明明写着我家的菜园,为什么王树槐先生要以《父亲的菜园》为题呢?
2.小结:是的,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作者对这片菜园这一份别样的情感,王树槐在谈到这篇文章时,他也曾深情地说过:之所以写下这篇《父亲的菜园》,是因为——(课件出示,指名读:我始终觉得这菜园,凝注着父亲的一种精神,而这精神,在以后长长的岁月中,一直无声的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是的,父亲留下的不仅仅只是四季新鲜的蔬菜,他也把更多的精神植根在了我的心中,满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感激、敬佩和怀念,每当作者提起家中的菜园,总会深情地把它叫做——父亲的菜园。(齐读课题)
附板书:
28* 父亲的菜园
王树槐
坚毅
对比 信心十足 言行
坚持不懈
辛劳
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