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莺的歌声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喂、哨”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诱敌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了解一语双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的对话部分。
学习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一语双关,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小夜莺是怎样成功地引诱德国兵落入游击队的埋伏圈的。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是的,我姓翁,是四5班的语文老师,你们可以叫我翁老师。老师对你们也很熟悉,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和你们赵老师是好朋友,她总是在我面前夸你们,说你们上课可活跃啦!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希望你们这节课好好表现。(递话筒)
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音频“夜莺的叫声”)你听,这是什么鸟儿在歌唱?(夜莺)你们了解“夜莺”吗?(指名说)出示资料。
夜莺又名黄鸟,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
2、有一个孩子,模仿夜莺的歌声可像啦,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所以,大家喜欢叫他——“小夜莺”。
3、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这个故事发生在前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卫国战争顾名思义就是保卫国家的战争。(出示地图)师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突袭了很多欧洲国家。1941年,它又把魔爪伸向了苏联,苏联人民奋起反抗,保卫祖国,卫国战争爆发。他们的敌后游击队特别活跃,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其中一位小英雄就是我们的“小夜莺”。
板块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板块目标:初读课文,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的大意。
1、相信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愿意展示他的预习成果呢?(出示词语)
(1)指名4人读,纠正读音(呻吟:人因痛苦发出的声音;宛转:歌声、鸟鸣抑扬动听),“鬼子、埋伏、蘑菇”要注意轻声。
(2)①这里有3个生字长得很像,(削、屑、哨)我们可以通过偏旁分清楚。
②填空:小夜莺把一块木头(削)成了一个口(哨),留下的木头碎末就叫木(屑)。③那纸头碎末呢?(纸屑)铁碎末呢?(铁屑)你还能说吗?(头皮屑、煤屑)
(3)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4)齐读1遍。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帮助游击队消灭了一伙德国法西斯。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语言现象)
课文中的空行,叫“隔行分段”(板贴)。通过空行课文被分成了几大段?(3个隔行分成4段)
4、那每一大段分别讲了什么?请你用几个字概括一下。(随堂生成板书)
师:你概括得很好,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成两个字呢?
预设:诱敌、传信、歼(灭)敌、再诱
板块三、研读“诱敌”,初闻歌声
板块目标:研读第一大段,通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品质。
1、敌人这么狡猾,却落入了游击队的埋伏圈,小夜莺为什么能成功呢?接下来,我们把镜头对准第一大段,看看——
(出示自学提示):小夜莺是如何诱敌,并巧妙和敌人周旋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读:自由读第一大段;
②划:用“_____”划出相关句子;
③圈:圈画关键词语;
④写:在句旁用简单的词语写下想法。
2、指明1人先说一处(一般是学生回答哪一处,就教学哪一处,最好是外貌描写那句),师做示范并小结(说-补充-完整说)。(具体写在反馈交流处)
3、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把你找到的句子,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小组合作:①每个组员轮流说一处;
②组长归纳总结;
③推选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从第…自然段找到…)
反馈交流:(师:有补充吗?有不同意见吗?从组内到组际)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2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我们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读出了小夜莺用歌声吸引敌人的注意,并发觉敌人的到来,等着敌人上钩,表现出小夜莺是个很机警的孩子。
(2)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3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我们从小夜莺“耷拉着腿、削木头”这些地方读出敌人离他很近很近,他却一点都不害怕,他也是在迷惑敌人,表现出他是个沉着冷静的人。
(3)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7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我们从“快活”读出了小夜莺快乐、活泼的性格,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胆子很大。
(4)“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13和15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军官问他人,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糊涂实际清醒。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让他们以为小夜莺只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表现出小夜莺的聪明机智。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20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我们从“甩、打、弯、拾、踢”这些动词,读出小夜莺是故意做出顽皮的样子,麻痹敌人,让敌人以为他不懂事,就不会怀疑他了。其实他是在为传信做准备。
(6)“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预设:我们小组从第23自然段找到一处。读句子。军官问游击队的事情,小夜莺却扯蘑菇,如果他回答“没有”会引起德国军官的怀疑,回答“有”又会引起敌人的戒备。小夜莺机灵地装做没有听懂他的话,故意答非所问,使德国军官进一步认定他是个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从而放松了戒备。表现了小夜莺的随机应变和聪明机智。
4、课文将这些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出示对话)
师先指导;①同桌互读;②指名一对同桌读。
点评:读出了军官诱骗、恐吓的语气,小夜莺活泼、开朗的语气。
板块四、一语双关,暗指德兵
板块目标:通过找出一语双关的句子,理解都是暗指德国兵,体会小夜莺所表达的情感。
1、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小夜莺诱敌很机智,说话也很特别呢!(师示范)
(出示一句1)比如这一句,小夜莺表面上在答非所问,可实际上是在暗指德国兵!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圈出来。(生书里圈画,师相机圈画,鸿合i学)
2、小夜莺这样的说话方式,我们叫“一语双关”(板贴),表面一种意思,又隐含了另一种意思。
3、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请同学们找出来。
反馈交流: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2)“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汇报说明:我找到第13(15、18、23)自然段有一处,我从“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狗鱼、蘑菇)看出来,小夜莺表面上在答非所问,实际上是在暗指德国兵。
小夜莺戏弄、谩骂敌人,表达了他对敌人的憎恨,也体现了他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品质(词语手册)。
4、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也体现了一语双关,比如:
①广告语:
服装广告——依依(衣衣)不舍
像这样一语双关的广告语,你还能说吗?(适当提醒,若不知道,可以自己去课外查一查。)
预设:手表广告——一表人才
闹钟广告——一见钟情
理发广告——头等大事
出示②-④,自己读一读,感受一语双关的妙处。
②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③生活中:
大考小考,快把我烤(考)糊了。
④小故事:
纪晓岚与和珅同朝,纪晓岚为侍郎,和珅是尚书。一次,二人同饮,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还击:“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5、师小结:那么,小夜莺到底把敌人带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块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剩下的时间要把生字写漂亮。(出示“喂、哨、踢、枪、防、汉、滚、惯”8个生字)观察结构。这些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但当偏旁偏小的时候,偏旁要写得稍微往上一点。你们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喂)
2、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夜莺的歌声
诱敌 机智勇敢 隔行分段
传信 沉着冷静 一语双关
歼敌 临危不惧
再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