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8: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通过填表理清试验的方法和结果,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能用蝙蝠的口吻第一人称“我”说清试验经过结果,以及蝙蝠飞行的原理。
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1课《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板块二、创设情境,解开秘密
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一)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

集体讨论填表结果
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弄清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读到过这样一份资料。老师摘抄下来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资料(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自如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意大利的斯帕兰赞尼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了在当时看似荒谬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秘才由美国的哈佛大学的格里菲恩揭开。他提出了“回声定位”的概念,从而解决了斯帕兰赞尼的“蝙蝠问题”。)。
读了这段资料,有什么感受?
对于这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文中并没有具体描述,文中只用了一句话概括。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干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只有不怕困难,勇干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的那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科学家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揭示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也能理清蝙蝠探路的原理。
读第七自然段,画出描写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汇报句子
男女同学赛读
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齐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同学们说得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
指名讲答案 齐读

板块三、拓展延伸
(一)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二)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三)阅读“资料袋”,你从中理解了什么?
1、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2、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课件出示】
3、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4、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课件出示】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五)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课件出示】
板块四、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