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 (修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运用串连人物的心情变化和原因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在学文的过程中继续运用借助关键词句来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能仿写小诗。
学习重难点:
1、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2、运用串连人物的心情变化和原因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习单、板贴等;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了解维也纳。
课时安排:1课时
板块一 了解预学情况,揭示学习要点
板块目标:由了解自学内容,自然地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及方式:
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是谁?
这个字读“ji,“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骥”。请同学们关注这位作家,在以后的阅读中会看到这位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齐读。
关注到文中这两个词了吗?
“怦然一震”:指名读词,读准“怦”;
“维也纳”
(介绍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位于多瑙河畔。有以精妙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还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享有“音乐之都”的盛誉,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
3、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先生就曾到过这里,他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冯先生的脚步,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探寻——花的勇气。
板块二 体会心情变化,概括主要内容
板块目标:初步学会运用串连人物的心情变化和原因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及方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翻到91面,默读上面的阅读提示,知道这节课要学些什么。(出示阅读提示)
2、这个阅读提示透露出作者的心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都经历哪些变化了?)(板书)快速地从文中找到这几个表示心情的词,圈起来。(补充吃惊:要说心情,其实在失望与遗憾之间还有变化,只是不能直接找到,体验到是什么了吗?)
就如阅读提示里说的: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不妨去找找。
3、范例:
1)找段落,读一读——“失望”的原因在文中的哪些段落?认真读一读。
2)找原因,写短语——为什么而“失望”?把找到的句子进行概括,写成短语。
3)串短语,说一说——四月的维也纳绿色泛滥,让人好失望;四月的维也纳只见绿地不见花,令“我”失望。
4、小组协作:试着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小组协同完成学习单。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语句要通顺连贯。
5、交流:串联心情变化以及原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6、小结方法:抓住人物的心情变化以及其中的原因,再把各个部分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要不,取个名称(如:词串概括法)。
板块三 抓住关键段落,体会内心感受
板块目标:通过抓重点词语,感受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并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主问题设计:找出具体描写花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感受最深的词语,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学习过程及方式:
师: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只是第一层次,我们还要知道课文是怎么写的。冷风冷雨中的小花令作者怦然一震,语言大师冯骥才笔下描写花的语言是否也令你怦然一震呢?
1、划句子:找到两处重点描写花的句段划下来?给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
2、自读自悟,自我发现:
(1)静静地默读,你最喜欢什么(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2)认真读读段落,读出你的理解。
3、集体交流,反馈补充:
(1)(教师随机出示句子)我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预设:
A作者从三个角度描写花——①白的、黄的、紫的:花的颜色多;纯洁、娇小、鲜亮:花的姿态美;满满一层,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花的数量多。)
B作者对话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让读者的眼前可以展现画面——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在这里四字词语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不同的语言节奏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C冯骥才先生的语言像诗一样美,看!它们变成了一首小诗,大家再来读一读。(配乐朗读)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
原来青草下边藏着
满满一层 小花,
白的、黄的、紫的;
纯洁、娇小、鲜亮;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2)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青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藏、躲:在积蓄力量,等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在享受着雨露的滋润,等待着拔地而起的那一天。)
(3)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A冒:花儿的无限生命力,在冷风冷风中拔地而起,几天前藏在草下的花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B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天换地”的意思:
是啊,前几天,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引背第2自然段的句子)此刻这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这就叫做——改天换地。
C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表现小花迎风冒雨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强大!作者不只是在写花,而是赞美生命绽放那一刻的勇气!
导:这段话的描写与题目、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吗?
小组展示朗读
4、提点主题:看到这些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的小花,冯骥才先生惊奇地想——(引读: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作者心头怦然一震,体会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板块四 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板块目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的勇气,树立信心,仿写小诗。
学习过程及方式:
仿写诗句,体会生命的勇气
1、在我们生活中何止这片小花,还有很多事物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勇气。
课件出示: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在绝境中奋力挣扎,那是飞蛾的勇气;
在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的勇气;
在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的勇气;
在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的勇气。
……
2、小组合作创编小诗
3、小组交流、朗读小诗
4、共取诗名:我们给这首小诗取什么题目?(勇气)
(预设:《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在绝境中奋力挣扎,那是飞蛾的勇气;在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那是腊梅的勇气;在石缝里顽强生长,那是小草的勇气;在寒冬里依旧苍翠欲滴,那是松树的勇气;在天空中傲然飞翔,那是雄鹰的勇气;在大海上搏击风浪,那是海鸥的勇气……)
5、总结:在课堂上各抒己见,那就是我们的勇气。同学们,人生并不只有平坦的阳关大道,当我们遇到了困难与坎坷,请永远记住——只要有勇气,就一定有希望!
6、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这篇文章选自作家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三次去维也纳,第一次是五月,维也纳留在他记忆中的是一个多么富有活力的春天画面!第二次去维也纳,是三月,那是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画面,三月早春的维也纳,那画面是那么诗意,那么烂漫,那是春的希望。这一次去维也纳正好四月。冯骥才先生在他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的最后这样写:拥有了这三个画面,我便拥有了整个春天。
板书设计: 20 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