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
教学目标:
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听说过一种叫“麦哨”的天然乐器吗?(随机板书:麦哨)关于麦哨,作者朱千华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你抽出一节麦穗,截断,留在嘴里一半,半寸长。那是一段嫩茎,很脆,轻轻一嚼,有股青涩的甜味。这就是麦哨。
你们知道吗?麦哨有很神奇的魔力,能吹奏出乐声。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受麦哨
有人说,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声音,打开课文仔细读一读,你能听到麦哨声吗?把文中描写麦哨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吧。(师巡视)
谁愿意把麦哨声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孩子们,自己先读读,从字里行间你听到了怎样的麦哨声。
(1)老师和其中一个学生示范呼应,理解“一声呼,一声应”
咱们合作着来吹一吹,好吗?老师呼,你来应。师:呜卟 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2)学生理解“此起彼落”
孩子们,这就是一声呼,一声应的麦哨声,那此起彼落的麦哨声又该是怎么样的呢? 想不想吹吹这麦哨?我们分组合作着吹,这两组同学呼,这两组同学应。
师:这就是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伏的麦哨声,这麦哨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欢快,柔美。随机板书)你能用朗读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表达出来吗?先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指名读。评价: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吹响那麦哨声吧!男孩子读前两个自然段,女孩子读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我们都知道,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惟妙惟肖地传达着人的感觉、心绪。那么,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如此欢快、柔美呢?大家想过吗?再读读课文3-6自然段。
走进麦哨
师点拨:归纳出田园美和孩子乐
板块一:田园美
生活在这样的天地中,怎能不令人快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田园的景色很美?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课件出示)
生交流:
预设1:庄稼多。(体现在哪里)师:是啊,一眼望去,田野上满是油菜、蚕豆、萝卜、麦子,令人目不暇接。
预设2:色彩丰富。(具体说一说)
预设3:丰收美。抓住“ 谢了,结出了 ”
预设4: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抓“转眼间、颜色的变化”
师:孩子们,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更是营造了一种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
3、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会情不自禁地用麦哨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指生读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过渡:孩子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除了来自于田园的美景之外,还来自于哪里呢?
板块二:孩子乐
你从哪里发现这份快乐?(生答)
师出示: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师:相信在座的男孩子也和这些男孩子一样都很喜欢这些活动。这样的运动场是农村特有的,是城市运动场无法比拟的,真为乡村的孩子有这样“天然的运动场”感到由衷的高兴。来,我们再去感受这天然的运动场。
瞧,这天然的运动场上正进行着翻跟头、竖蜻蜓、摔跤的比赛呢!(边点击课件)哪位能干的体育解说员能为我们介绍其中的一项赛事呢?
小组合作:1、选择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其中一项比赛,小组分工合作。
2、介绍时每个组员分别抓住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语言来进行解说。
出示:各位观众,各位观众,现在是来自 比赛的现场直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各位观众,各位观众,现在是来自竖蜻蜓比赛的现场直播:首先上场的是小牛同学,他身着白竹布衬衫,两手撑地,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小牛同学索性在那柔软的“垫子”打起滚来。
师:感谢这些杰出的体育赛事解说员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说。经过这一场场激烈的比赛,孩子们肯定玩累了,喊渴了。累了,渴了,多的是天然的饮料,茅茅针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让你解渴,让你解除疲劳。想尝尝吗?
出示: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在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尝到这种滋味了吗?谁能用自己的朗读声告诉大家自己所尝到的那种滋味。(评价:有点直沁肺腑的感觉了,谁能让这种感觉再强烈些?/这感觉更强烈了。/这甜味,不仅甜到了嘴里,更甜到了心里。)
好滋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尝尝这天然的饮料吧!齐读: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在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孩子们玩得痛快,吃得开心,这样的生活真是太惬意了。在这悠闲的时刻,难怪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听——(出示麦哨声)齐读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过渡:在这样美丽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你发现他们的快乐了吗?)
回归麦哨
1、出示:这欢快、柔美的哨声传到 ,传到 ,传到 ……只要一听到麦哨声,就会想起 。
2、结课
师:同学们,随着麦哨声我们走进了色彩斑斓的田野,走进了那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感受了美好的田园生活。那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最后,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去同步阅读中的《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故乡的芦苇》等文章,进一步感受不同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