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6 19: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欣赏歌曲《天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行,比预期提前一年。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域,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多米。“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
拉 萨
第四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R 五年级下册
你知道这条通向美丽的拉萨铁路是怎样修建的吗?西方媒体对此曾有怎样的预言?
朗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yāo ráo
xiè
suì
záo
wēi é
chá
méi
zhēnɡ nínɡ
chěnɡ
chě
xīn
xiào
qǐn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1、说一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1、说一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青藏铁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铁路;是穿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铁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的铁路。
需要克服无数困难才
能修成
“世界屋脊”青
世界上海拔最高
藏高原
造福广大人民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困难: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3、面对着困难,他们会说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建设者有怎样的精神?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顽强、斗志昂扬、无坚不摧、乐观主义的精神
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困难一: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反复观测
分析
实验
昼夜
实地观察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
困难二: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
攻关
世界上第一座
两百多次的失败
大型高原制氧站
充足的氧气
多年冻土
喷射混凝土
制服冻土区
天气恶劣
顽强工作
极度缺氧
建立制氧站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筑路大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征服风火山后的自豪、喜悦之情。
  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边缘风火山的风

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

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也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隧道,举世瞩目。
建设者风火山在隧道氧吧吸氧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开门见山】
这是筑路大军的誓词,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面对着困难,他们说出了这句话,显示了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承上启下】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充分表现了筑路大军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他们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又将投入到开凿隧道的战斗中。
【过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咏三叹,铿锵有力,气势恢宏。表现了筑路者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照应前文】
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将要驶入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青藏铁路列车通过拉萨河特大桥
拉萨河特大桥上的守卫战士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彩。作者主要采用哪几种抒情方法?
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建设青藏铁路有什么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的建成,把西藏首次纳入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中,通过铁路运输解决西藏经济活动中。
1.远距离运输问题,大幅提升进出藏货物量。
2.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3.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矿业的发展带来一次飞跃的机会。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誓师出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开篇点题
开凿隧道——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互相映衬
困难重重——冻土区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全线贯通——胜利贯通 遥遥在望——照应开头
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本文记叙了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条件下,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力量终于将风火山隧道贯通的事,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自然环境恶劣
件异常艰苦
施工条
青藏铁路之最
1.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工程——清水河特大桥。
2.我国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4.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5.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