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有哪些吗?(冷峙、蚊子山、风力发电站……)是的,我们家乡的这些风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其实在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很多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水平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桂林看看桂林的山水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桂林山水》 出示图片欣赏。介绍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呢?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人们最喜欢用哪一句话评价这桂林上山呢?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反馈(出示本课生字词) 指明读、女男生读。
师:人们喜欢用哪句话赞美桂林山水的呢?(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三、看图学文 欣赏桂林之水
主问题设计: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与过程: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划出句子,圈出主要词语。
(2)细读每一句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学生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
(1)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
(2)作者是如何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组代表发言
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为什么?(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第一句话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程度;用排比的句式表达,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喻句的运用给人的印象深刻、鲜明)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读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生读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生读
(2)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仿写(说)句子:公园的花真多啊, ;公园的花真美啊, ;公园的花真香啊, 。
②(出示第1句话)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5、指导朗读
6、尝试背诵
7、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2自然段的?
四、书写指导
板块目标:会写“澜、瑕、攀、峦、泰”5个生字。
学习方式和过程:
1、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5个生字,观察占格,互相提醒
2、重点指导“澜、攀”字的书写
3、生练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二、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
1、 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出示要求)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1)漓江的山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划出句子,圈出主要词语。
(2)细读每一句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奇、秀、险)
(2)作者是如何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①小组代表发言
②出示画面,品读句子:
奇:桂林的山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出示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
所以说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不仅如此,这里的山并不是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每一座山都是平底而起,没有哪两座山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不得不说——桂林的山真奇啊!
秀:从两个比喻句可以看出“秀”指的是色彩美。
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作者写山险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指导朗读
④(出示第1句话)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欣赏图片,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作者既然是写桂林的山,为什么开始写泰山和香山?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
4、师生合作朗读第3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 、欣赏画卷 体会意境
(播放画面)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
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
四、 总结延伸 升华情感
学习方式和过程: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有什么发现?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喜欢桂林的山水,更加喜欢桂林的风景,更加喜欢祖国的山山水水。)
3、拓展: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作诗(出示文人的诗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陈毅
我到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没有一个像桂林这么美丽的。——尼克松
4、总结: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用比喻、想像、对比的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山河的一小部分,祖国的壮美山河,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欣赏、去感受。
五、 指导背诵课文
学习方式和过程: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练习背诵
六 、书写指导
板块目标:会写“骆、驼、罗、障、兀、绵” 6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