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 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 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06 20: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简单的计算》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摆一摆引入教学主题:简单的计算。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摆一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实际的生活中,能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目标导学
【目标分解】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学习提示
1.摆出1元2角。
2. 摆出18角。
3.去商店买气球,你会付钱吗?
三、导思点拨
【讲授新知】
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1元2角)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
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
学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
2.出示例5。
( )元( )角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 )元( )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
板书:18角=1元8角。
3.教学例6。
⑴出示例6气球图。
①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
生2:蓝气球最便宜,鸭子气球最贵。
②师:根据这些气球的价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下面3个问题。出示例6的3个问题。
⑵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交流一下。
⑶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⑷展示、汇报。
①买一个 和 多少钱?
a.用钱摆一摆。
b.说说你的想法。
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②买一个 和 多少钱?
a.用钱摆一摆。
b.说说你的想法。
要用减法计算。
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
四、设问寻疑
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买一个 和 要多少钱?
⑴用钱摆一摆。
⑵说说你的想法。
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再加1角就是4元1角。
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师:这种算法也有道理,但比较麻烦。
五、诊断反馈
【课堂诊断】
1.
2.
⑴ 和 一共多少钱?
⑵ 比 贵多少钱?
⑶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点拨】
六、拓展延伸
1. 如果把一种蛋糕和一种饮料配成套餐,你喜欢怎样搭配? 价格是多少?
2. 把这些套餐的价格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的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懂得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口算:1元5角=( ) 32角=( )元( )角
5元=( )角 46角=( )元( )角
二、目标导学
【目标分解】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
学习提示
1.看图,说说从图中读到了什么?
2. 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导思点拨
【讲授新知】
1.教学教材第58页例7。
出示教材第58页例7的四种杂志的价格图。
《我是小学生》 《画报》 《卡通世界》 《连环画》
5元 6元 8元 7元
师: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这四种杂志中的哪两种?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两种杂志的价钱加起来等于13元。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方法一:
先随便选2本,试一试。
《画报》 + 《卡通世界》
6元 + 8元 =14元 比13元多了一点,把一本换成便宜的试试。
《我是小学生》
5元
《画报》 + 《卡通世界》
6元 + 8元 =14元 比13元多一点,比一本换成便宜点的试试。
《连环画》
7元
共两种答案。
方法二:
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试试。
《画报》6元 共11元
《我是小学生》 《卡通世界》8元 共13元
5元 《连环画》7元 共12元
《我是小学生》5元 共11元
《画报》 《卡通世界》8元 共14元
《连环画》7元 共13元
共两种答案。
四、设问寻疑
1.还可以怎样解答?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还可以想加法
( )+( )=13
……
五、诊断反馈
【课堂诊断】
1.
(1)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2)19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玩具?
2.用16元正好可以买下列哪两种物品?
六、拓展延伸
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算一算,填一填。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