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07 07: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谈话引入教学主题: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数学问题变成一个个小活动,边活动边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正确运用“>”“<”或“=”。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张藏宝图,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出示例4:百数表
师:通过这位朋友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目标导学
【目标分解】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学习提示
说一说,填一填。
按要求涂色。
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三、导思点拨
【讲授新知】
1.教学例4。
(1)师: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请看100以内的数目表,它是按顺序,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按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吗?
(2)学生填数。
(3)汇报、展示。
(4)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C.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5)发现规律。
a.横着看: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依次变大。
b.竖着看:十位数字依次变大,个位数字相同。
c.从左上角斜着看: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从上往下逐渐变大。
d.从右上角斜着看:从上往下,十位数字依次变大,个位数字依次减小
e.谁还发现了什么?
①在一横行内,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
②在一竖行内,下面的数大于上面的数。
③下面的一行始终大于上面的一行数。
四、设问寻疑
1.你能根据百数表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吗?
42 37
填大于号。
2.探究42与37的大小。
①42里面有4个十,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7个一。

上面两种方法都反映出42大于37。
我们根据百数表比较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3.说说我们不用百数表该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看图得出:①先比较它们的十位,十位大的数则这个数大。
②十位相等,比较它们的个位,个位大的则这个数大。
4.100以内的数是如何进行大小比较的?
①找百数表。②比一比。
五、诊断反馈
【课堂诊断】
给数找家。
请你把34和56送回家。
⑵请你把45和78送回家。
按照上表中的排列,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3. 在 里填上“>”“<”或“=”。
4. 在 里填上“>”“<”或“=”。
六、拓展延伸
1.比一比,三种颜色的球中,谁多谁少?
温馨提示:
比较两种颜色球的多少,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两个数相差大,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小,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2.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58>15红球比蓝球多得多或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58>10红球比黄球多得多或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收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学
1.看图写数。
( ) ( ) ( )
2.提问:
① 一共有多少个?
②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
【目标分解】
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提示
1.读题,理解题意,按要求串珠子。
2.把自己串珠子的方法说出来。
三、导思点拨
【讲授新知】
1. 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3. 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应该怎样检验呢?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结:5串是5个十,是50,还剩下8个,正好是58个。说明解答正确。
四、设问寻疑
师: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生:能穿11串。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是5个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11圈,所以能穿11串。
生2:我是这样想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组成,一个10里面有2个5,5个十里面就一共有10个5,剩下的8个里面有1个5,还剩下3,10+1=11(个),所以一共能穿11串。
五、诊断反馈
【课堂诊断】
1.
2.8个盒子能装下这些杯子吗?
【教师点拨】

六、拓展延伸
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