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辛亥革命说 教 材说 学 情说 教 法说 学 法说 过 程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从此,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教材的第二专题和第三专题都是对前一历史任务的体现,特别是第3专题。辛亥革命作为第三专题的第2课,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辛亥革命这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本课的基本史实较多,教学任务比较重,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能够结合史实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
通过对辛亥革命中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图片、视频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辩证法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的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2)通过学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孙中山愈挫愈奋、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他“天下为公”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 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难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结合学情说重难点)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对一些历史史实也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学习历史缺乏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还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度,对于高中教材的深度还不能很好把握。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成了提高本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学 情 分 析教学
方法1、材料展示法: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等的展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从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等重难点问题。2、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播放武昌起义的影像资料,在学生对起义有了较深刻印象的基础上,讲述相关的史实,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3、问题探究法:针对教学重点,我通过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什么落入袁世凯之手?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学法指导 学生在认识材料,观看视频的基础上,通过带疑自学、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对比的方法,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整体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知识以及运用材料从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历史辩证法评价事件的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辛亥革命导入新课——材料展示法毛泽东说:“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材料:问:看了这些名人对孙中山的评价,以及他现在所葬的中山陵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革命的爆发讲授新课之: 这一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两部分材料的展示,分别提出两个问题,从而让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得出革命爆发的原因 。1、革命爆发的原因: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材料: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怎么了?发生了哪些事? ——客观原因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些人在拯救中国?做了什么事?——主观原因 首先我会播放一个视频(帝国的终结04),同时结合书上保路运动的资料讲解内容。因此这里主要采用视频和讲解的方法。之后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深化这部分内容。2、革命的爆发: 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他本身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是封建旧官僚) ——从这个问题得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为后面内容做铺垫讲授新课之:中华民国的建立材料一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此目重点在于《临时约法》:思考:1、结合材料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2、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讲授新课之:辛亥革命的结局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军事进 攻政治讹 诈任命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革命阵营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支持革命党人面临哪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 材料:“……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孙中山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怎么看的? 2、评价辛亥革命问题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做好记录,小组代表回答。)课堂小结: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