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辽与宋、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等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通过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西夏与宋的和战,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
难点: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
1、兴起:
(1)教师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族怎样的生活情景?
生: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契丹兴起的原因。
//
生:①隋唐时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②唐末,北方汉人躲避战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造房屋。
2、建立政权
师: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
生: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的贡献: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大增强。从此,辽与北宋的冲突加剧。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澶州之战
师: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发动对辽的战争呢?战果如何?
生: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宋太宗时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
教师总结:失败的代价非常大,除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多的是当时的统治者担心长此下去的战争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将最初的“积极对外进攻夺回土地”转而“积极防守中原内部消极对外”的政策,即“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师:在消极防御政策之下,辽军数次进攻都对中原地区展开破坏性活动一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未做出任何的积极的防御措施。
想想看,如果你当时身在边疆地区,受到辽军的迫害,而朝廷并未派人前来营救,你作何感想?
(生:悲愤,对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无可奈何。)辽军便得寸进尺,发动了澶州之战。
师:澶州之战:
①时间:宋真宗时。②经过:辽军大举攻宋,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③结果: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
师: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同辽达成和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和议的内容及影响。
/
生: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师:“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生:对辽的影响:①辽从战争中安然脱险,“不胜而胜”。②每年从北宋那里获得大量岁币,经济实力增强。
对北宋的影响:①北宋“不败而败”,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导致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②“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③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师: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签订了盟约,战争基本结束,对双方有什么好
处?(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评价: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对辽来说,既可以体面撤退,又达到了掠夺中原财富的目的,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对北宋而言,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也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句话说明“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十分深远。
师:同一时期,与辽、北宋并立的还有一个政权—西夏
三、西夏的建立
/
师:请你找出有关西夏建立的信息
生:①政权名称:西夏。②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③建立者:党项族首领元吴。④都城:兴庆府。它位于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
师: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他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吴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双方议和1、西夏和北宋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2、和议的内容是什么?达成和议有什么影响?
生:和议的原因是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第一,西夏虽然屡屡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二,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严重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夏人民反对战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
第三,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同意议和。
生:和议的内容:①元吴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五、探史明理:
1、辽与宋,西夏与宋签订的和议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1)和议内容都体现出宋要送岁币给辽和西夏签订后,都为双方带来和平局面促进双方的经济。(2)和议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不同点:西夏需要向宋称臣,而辽就不需要之争,不是侵略战争。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1)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张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3、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2)、都是先战后和的关系。(3)、北宋每年都要送给两国岁币。(4)与北末签约和议后,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辽、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战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政权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彼此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民族友好与交流始终是主流,它们共同推动了不断向前发展。
(四)、课堂练习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4、此图是上京遗址,根据文献记载,此遗址是10世纪初,我国北方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这个少数民族是( )
/
A 、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5、此图是西夏王陵,大约距今1000年的时候,这里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是( C )
/
A、女真族 B、契丹族C、党项族 D、匈奴族
(五)、板书设计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党项族: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内容和意义
西夏与北宋关系
西夏与北宋的战争
西夏与北宋的议和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