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教案(华师大版第五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单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教案(华师大版第五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1 1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教案
第17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理解奥斯曼帝国衰亡的原因。
理解凯末尔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和归纳,帮助学生初步掌握20世纪前半期亚非民族运动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讨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独立”的实质,理解后发国家在现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共性和多元化。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课本内附题目
1、史料选读的问题
你如何理引文中凯末尔说的土耳其既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又要保持自身不变?
答案:追求西化与保留土耳其民族特点并存
请举例说明凯末尔是如何“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的?
答案:政治上,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正教分离,制定现代法律体系,确立国民议会的立法权。经济上,通过《经济公约》,支持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发动土地改革,废除“什一税”。社会上,废除宗教学校,推行教育世俗化政策,进行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改用公元纪年,用姓氏,实行男女同校,提倡现代生活方式。
2、读图学史(根据图3:凯末尔亲自教授拉丁字母):你认为凯末尔文字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答案:是的。在凯末尔改革文字之前,土耳其一直使用阿拉伯语。凯末尔引入拉丁字母,以此作为土耳其文字的基础。土耳其人有了自己的文字,而且新的文字比原有的阿拉伯语容易掌握,所以既降低了国内的文盲率,也能加深土耳其人对本民族的自我认同感。
3、知识链接
“素丹”:见课本
(二)练习与测评
1、哪些原因导致曾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答案:政府腐败,地方分离主义,经济上因为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商道的收益下降,一战战败面临被瓜分等。
2、你如何理解课本引文中凯末尔说的土耳其既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又要保持自身不变?请举例说明凯末尔是如何“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的?
答案:见引文中所举的内容,如学校制度等。
(三)探索与争鸣
凯末尔主义对其它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有没有它的普遍性于借鉴意义?
答案:凯末尔改革是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凯末尔的宗教“世俗话”走向,这一举措是否可以为其它伊斯兰文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阿姆利则惨案”。
理解一战后印度谋求独立的动机和方式。
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质以及这一思想对印度独立所起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具体历史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主义的反思以及对多元斗争方式的认同,使学生意识到每一种斗争方式与特定的国情有关,每一种斗争方式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课本内附题目
1、史料选读的问题
这段史料反映出“非暴力不合作”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依靠精神力量和爱来面对暴力
2、读图学史(根据甘地纺纱的图片),题目课本中已有,即讨论“恢复手工业纺织”的做法不是一种倒退现象吗?
答案:在机器生产年代,纺纱和土布可以作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种象征,但缺乏切实可行的依据。甘地对此的思考还是欠妥的,他只想以回到过去的方式来反抗殖民者当局,但对印度一旦独立在经济上的走向缺乏深远的谋划。
3、知识链接
“甘地主义”:虽然甘地自己否认创造了什么学说,但甘地在领导印度获得自治的过程中所倡导的思想日后被统称为“甘地主义”。“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非常庞杂,除了书本中提到的“非暴力不合作”之外,还有印度自治、宗教泛爱等观点。
(二)练习与测评
1、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不久的和平时期,印度会发生“阿姆利则惨案”?
答案:宗主国英国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在一战后没有兑现给予印度自治的承诺,并加大了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恶化了印度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了印度对于从宗主国英国手中获得自治的幻想,于是印度人民起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谋求印度的独立与自治。
2、请问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甘地将这一思想细化为哪些具体的行动?
答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用正义的方式赢得斗争的胜利。
号召印度人自己纺织土布,学生罢课,印度人退出公职,自制食盐等
(三)探索与争鸣
在纪念甘地遇刺60周年之际,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致词称:“甘地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宽容和尊重人性的教科书。他推动了整个国家,以非暴力的方式争取自由。他是印度国父,也是全世界自由与和谐的象征。”也有人指出,“甘地和甘地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框之内,加之他在反帝斗争中不适当的让步、妥协、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第164页)
请问你比较赞同上述哪一观点,理由是什么?
答案:此题主要让学生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目前学术界就非暴力的斗争形式和斗争结果进行反思,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虽然这一斗争模式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总体而言还是肯定大于否定。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