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教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南京临时政府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2、史能:
(1)调查采编:搜寻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图文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
类和分析,锻炼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联系比较:革命党人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斗争策略和成败得失。
(3)阅读理解:从课文94页的形势图,分析北洋军阀的割据态势及其背景。
3、史识:
(1)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化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3)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二、教学要点
1、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先后反袁,为何一败一成。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史实: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史能:
(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分析理解:从倡导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3、史识:
(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使得后人推崇。新一代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要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 北京五四示威 上海等地的三罢斗争 中共的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2、史能:
(1)梳理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外因素,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2)比较辨异: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中共一大和二大对建党的历史贡献。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共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
3、史识:
(1)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他们关心民族前途,勇于反帝反封建。以天下为己任,忠心报国,是爱国青年的职责,也是五四精神的真谛。
(2)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的能量。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划时代的历史大事。
(4)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国情,给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教学要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中共“一大”、“二大”的历史作用。
2、难点:本课内容涉及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思想运动,涵盖内政外交,事件多,头绪繁。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1、史实:中共三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国民政府成立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2、史能:
(1)分析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整理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在1926——1927年间趋向高潮。
(3)阅读说明: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
3、史识: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