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以下历史本体知识:(1)真理标准讨论;(2)技教育的拨乱反正;(3)十一届三中全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
培养以下基本技能:(1)通过史料阅读,提炼材料观点,理解其内涵,了解背景;(2)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新旧知识的对比、史料的阅读和思维导图技术,展现78年前后历史的巨大变迁,从而深刻把握历史转折的时代内涵,揭示真理标准大讨论、三中全会及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性地对待历史阶段和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相信历史前进的步伐不可逆转。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影响,从而体会其历史转折意义。
二、教学要点
重点: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理解历史转折的深刻内涵及其关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回忆1978年前中国思想领域、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政治生活、经济体制、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历史,概括时代特点。百年来中国近代化的经历,历史发展已到了中国现代化何去何从的重要决择时刻。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哪一年结束?文革真正结束了吗?导入材料,进入新课。
2.材料一:“两个凡是”、“顺口溜”、“邓小平给中央的信”,对三则材料进行讨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材料的意图。设计以下问题组织讨论
(1)第一段材料中主要观点和真实意图是什么?这种思想认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影响?
(2)第二段材料中的“凡是派”代表人物是谁?材料对“两个凡是”持什么态度?反映了什么思想倾向?
(3)第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一句话明显体现了该观点?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教师总结,思想理论界两种思想路线的斗争,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导入材料二
材料二:《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摘要及大讨论中不同材料,提炼观点。
师生整理知识,完成思维导图中“思想转折”部分。设计以下问题
(1)材料第一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第二节对《实》文持什么观点?
(3)这场讨论后来被民间戏称“猫论”,你知道这回事吗?
(4)如何看待这场讨论的影响?(可将材料三展示说明)
教师总结,再引入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
3.结合史实讲述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归纳思维导图中对应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哪些重要举措,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举措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意义。
教师补充说明:白岩松解说参与“神六”发射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神六”七大系统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六个总指挥都未过“不惑”之年。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中全会内容,教师阐述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工作重点的转移;
(3)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教师讲述三中全会召开背景及意义。
5.学生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善发展过程,教师阐述该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
初级阶段理论内容及意义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小字部分内容,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了解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师生互动:对照板书和思维导图,讨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代内涵,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本课内容。
(1)本课的难点就是1978年的时代内涵,也就是伟大转折的内涵。完成下表,理解内涵。
思想路线 经济体制 工作重点 实际工作 主要成就 理论建设
转折前
1978年前后
(2)材料四:见参考资料材料四部分。
对邓小平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谈谈你的理解。(如果时间不够,本题可作为课后作业。)
7.课后练习(略)
四、参考资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北京地区的一句顺口溜:有个“凡是派”,不是都“凡是”,有的是“凡是”,有的不“凡是”。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图为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部分手迹)
材料二
5月13日,《红旗》杂志负责人质问新华社社长曾涛:“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这篇文章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思想上是反动的,在政治上是砍旗的。”这一天,有人到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胡耀邦家中,很严肃地对胡耀邦说:“文章起了很坏的作用,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分歧,公开暴露在报纸上,不利于党内的团结。”
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明确表示:“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
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在全军政治工作筹备会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宣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一切从实际出发,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灭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从1923年创刊到2002年,共有60名中国人受到关注,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1997年3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在《告读者信》中称,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1997年3月《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