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6《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教案(华师大版第二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2.6《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教案(华师大版第二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1 1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秦统一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师生共同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并初步学习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来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通读阅读文献史料,解读商鞅变法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重点与难点]
秦统一的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总体来说,此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社会大转型: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次社会大转型。何时终告完成呢?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BC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终告完成。李白《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朝是如何能够统一六国,又是如何巩固统一局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 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1. 秦统一的原因
出示:PPT战国地图
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中)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对持了200多年,为何最终走向统一?在战国七雄中,为何唯独秦国能统一天下呢?有其历史必然性吗?
讨论:你认为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第五课和第六课内容,进行归纳。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来看,统一是大势所趋。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客观因素:
(1)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据《荀子·王制》篇记载:北方的马和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皮颜料,东方的海鱼海盐,西方的皮革羊毛织品牦牛尾,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可见当时的交通是相当便利的,非如此,商品流通不会这样集中。这样便利的交通沟通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人民希望统一,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在大国兼并过程中,华夏族与四周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许多小国和部族渐次合并、融合,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从而再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向心力增强。且各族人民在经历了500多年的分裂割据、战乱后,有强烈的统一愿望。
(3)七国争雄,对周边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促成了社会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
(4)各国内政改革,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问: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实行了哪些著名的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齐威王任用邹忌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问:这些变法都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废黜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废除井田制,实施耕战并用,发展封建经济。这些措施使得各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主观因素:
(1)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提供了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文22页,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影响。重点分析内容:课文23页文献选读——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分析:“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什伍连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奖励农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废除世卿世禄,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军功爵制)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统一度量衡)
其他: 建县制
(2) 秦国的其他优势 :任用人才等。阅读课文23页名家史论。
练习与测评: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顺应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任用人才、改革内政、开拓创新、富国强兵等
2、秦统一的经过:BC230-BC221兼并六国。
可让学生讲述秦运用怎样的策略逐一兼并六国的经过
教师总结: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3、秦统一的结果: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解释大一统。大:重视、尊重 ,一统:原指天下诸侯皆服从于周天子,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中国古代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秦用了前后十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诸侯割据混站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曾说过:“如果不能摆脱封建分散和诸侯混乱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有可能确立自己的独立。”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板书设计]
1. 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
(1)客观条件 :
A.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B人民希望统一,民族融合
C七国争雄,促成了社会区域性的统一
D各国内政改革,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2)主观条件
A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提供了条件
B秦国的其他优势
2、秦统一的经过:BC230-BC221兼并六国。
3、秦统一的结果:BC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训练设计]
1. 你认为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第五课和第六课内容,进行归纳。
2. 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