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课时训练湘教版选修3(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课时训练湘教版选修3(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07 11:51:12

文档简介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选择题
1.下列景观中,主要取决于天气的是(  )。

解析:A项石林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地质地貌景观,受天气的影响不大。C项园林是人文景观,受天气影响很小。D项趵突泉是受水文、地质等的影响,与天气关系不大。B项雾凇是寒冷的雨雪天或雾天,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植物枝干等物体上所形成的雪柱或冰凌,与寒冷的天气有关。
答案:B
2.下图为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峰林地貌景观,该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

A.岩浆活动
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
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D.石英砂岩的长期风化侵蚀
解析:武陵源名胜区中,有大面积的石英砂岩,坚硬的石英砂岩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侵蚀发育成峰林地貌。
答案:D
3.下列能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景观是(  )。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与这一特点协调一致的景观都是正确的。
答案:D
4.下列关于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被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B.人类的审美活动能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
C.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已衰落,一般不是旅游中心
D.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会成为旅游资源
解析:人类通过诗词歌赋、民间传说故事等,能提高一些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提升它们的价值。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使是现在有些已经衰退,但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远古崇拜”情结的驱使下,人们求知古人生活、生产状况的欲望十分强烈,它们仍然能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C
5.读下列材料,完成第5~6题。
材料一: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材料二:白色旅游是以欣赏冰雪景观、从事冰雪运动为主的旅游活动。
5某同学想选择参与主题形象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红色旅游活动,他应该选择哪一省为旅游目的地?(  )
A.贵州 B.黑龙江
C.陕西 D.山东
6下列旅游活动,不属于白色旅游范畴的是(  )。
A.暑期某同学登天山,赏雪山冰川
B.科学家测珠穆朗玛峰高度时在冰雪中穿行
C.在哈尔滨观赏冰雕
D.春节期间,在北京密云滑雪、攀冰
解析:第5题,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因此应选择贵州。第6题,科学家在冰雪中穿行是科考活动,是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并非欣赏冰雪景观。
答案:5.A 6.B
7.旅游度假村是指一个用作休闲娱乐的建筑群,通常远离闹市区,依山傍水。为了让客人们享受假期,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满足客人休闲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购物等。据此完成第7~8题。
7近些年,旅游度假村不断涌现,这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   有关(  )。?
A.自然地理条件 B.人文地理因素
C.社会认知因素 D.地质基础
8下列有关旅游度假村的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的远郊
B.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商务区附近
C.依山傍水的工业区附近
D.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好的城市外围
解析: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观念等社会认知因素发生了改变,人们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远离闹市,寻找环境优美、清新自然、幽静舒适的地方,去休闲娱乐、放松身心。
答案:7.C 8.D
9.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提升了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据此完成第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黄山,天下无山”说明黄山是自然和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
B.“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说明泰山是纯粹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不到长城非好汉”说明长城是寄托人们信仰的宗教性质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碧莲玉笋世界”说明旅游资源能反映一地的历史文化
10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岛”,这句话暗含该旅游资源(  )。
A.位置相对稳定 B.不被消耗,永续利用
C.丰富多样 D.未经人类开发
解析:第9题,黄山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同时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同样泰山也是如此;而长城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址、遗迹,不是宗教建筑;“碧莲玉笋世界”体现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美学属性。第10题,在历史上,刘公岛曾是北洋水师总部所在地,它与甲午战争那段屈辱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它不仅仅是岛,就是暗含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而旅游资源在内容上的多样性表现为: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已开发的,也可以是潜在的。
答案:9.A 10.C
11.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房屋的结构与形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构成旅游资源的一大景观,以下地区特色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骑楼”适应当地气候干燥的特点
B.“泥屋”的厚泥墙白天减少热空气进入,夜晚室内暖空气不易散失
C.“蒙古包”适合于就地取材
D.“雪屋”适合于当地居民身材矮小
解析:东南沿海的“骑楼”主要是可避风雨防日晒;“泥屋”的厚泥墙白天减少热空气进入,夜晚室内暖空气不易散失;“蒙古包”主要体现游牧的特点;因纽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积雪不融化。
答案:B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理三塔图、五台山寺庙图、桂林山水图分别是      。(填数码)?
(2)图中①②两景观属于        旅游资源,从微观层面上看,人们十分注重选择在    之处修建。?
(3)①②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 。?
(4)③景观的山水景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    作用形成了    、    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解析:第(1)题,根据三幅图片上显示的信息,大理三塔应是②图,山水组合的景观③图应是桂林,①图是五台山寺庙。第(2)题,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①②两景观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从微观层面上看,人们修建寺庙、宝塔等建筑时,应选择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第(3)题,人们创造文化景观应依托自然环境,把文化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协调统一。第(4)题,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而形成的峰林、溶洞。
答案:(1)②①③
(2)自然和文化景观 山清水秀
(3)使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协调统一
(4)侵蚀(溶蚀) 峰林 溶洞
1
1.1 旅游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旅游以学术研究、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
B.旅游者、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C.旅游资源是旅游的主体
D.旅游业是中介体
解析: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旅游者是主体,旅游资源是客体,旅游业是中介体。
答案:D
2.某校师生由旅行社组织去北京游览,这次旅游活动的“消费”对象是(  )。
A.教师与学生
B.北京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C.旅行社的导游人员
D.旅游点的服务设施
解析:旅游资源是旅游者主要的“消费”对象。
答案:B
3.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①徒步到郊外梅花山种梅 ②骑车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 ③到栖霞山采集矿物、岩石标本 ④乘船到郊外太湖采集水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的活动。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是游览观光,采集矿物、岩石标本属于科考,二者属于现代旅游活动;种梅、采集水样等活动属于生产活动,不在旅游活动之列。
答案:B
4.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    的行列(  )。?
①观光型旅游 ②度假保健型旅游 ③公务型旅游 ④宗教型旅游 ⑤购物型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解析: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旅游的行列。
答案:D
5.中国穆斯林朝觐团抵达沙特阿拉伯国家的麦地那后转赴麦加朝觐。据此完成第5~6题。
5按照旅游目的,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属于(  )。
A.观光型旅游
B.度假型旅游
C.公务型旅游
D.宗教型旅游
6根据游览区域,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是(  )。
A.跨国旅游
B.洲际旅游
C.环球旅游
D.区域性旅游
解析: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按照旅游目的的划分应属于宗教型旅游;按照游览区域的划分应属于国际旅游中的跨国旅游。
答案:5.D 6.A
7.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维珍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母机“白骑士二号”搭载,完成首次试飞。此举让太空旅游产业化成为可能。据此完成第7~8题。
7太空旅游的兴起,表明(  )。
A.大众成为旅游主体
B.旅游空间不断扩大
C.旅游内容日趋多样
D.娱乐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
8太空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到太空旅游体现了旅游空间不断扩大的特点。第8题,考查影响旅游因素的有关知识,用排除法分别排除A、B、C三项,太空旅游的兴起与D项关系最小。
答案:7.B 8.D
9.读下列材料,完成第9~10题。
材料一:拉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千年古城,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享誉中外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灿烂悠久的藏文化、旖旎隽美的高原生态风光,构成了拉萨天然的旅游吸引力,推动着拉萨旅游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材料二: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是拉萨旅游发展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拉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恢宏大幕就此拉开,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2009年,拉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超过20%。
9材料一显示,在旅游活动中(  )。
A.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构成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
B.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吸引旅游者的基础条件
C.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
D.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资源就无法形成旅游活动
10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旅游交通、旅行社和饭店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B.发展旅游交通业,能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旅游交通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
D.便利的交通是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唯一条件
解析:第9题,材料一显示的是布达拉宫等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它是旅游活动的客体。第10题,材料二显示,铁路修通极大地促进了西藏旅游的发展。
答案:9.B 10.B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到澳门的全球游客每年已达800万左右,而澳门本地人口还不足50万,其中有12%的人在从事旅游业。旅游业的收入已占当地经济收入的40%左右,成为澳门继外贸之后的第二个赚取外汇的重要行业。
澳门旅游业中又以博彩业著称于世,每年到澳门的数百万港客和外籍游客大都是为赌博而去的。博彩业主要有博彩娱乐、赛狗、赛马、回力球、铺票5种。
澳门的名胜古迹很多,有炮台、寺庙、牌坊等;澳门现代化旅游设施齐全,有公园、海滨浴场,这些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旅游主体是     ,旅游客体是     。?
(2)到澳门旅游,内容多样,主要有       ? 。?
(3)根据游览区域所划分的旅游活动,台湾人到澳门旅游应属    类型,美国人到澳门旅游属    类型。?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全球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博彩活动、名胜古迹、公园、海滨浴场等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游客到澳门旅游的内容有:参加博彩活动、观赏名胜古迹、宗教朝圣、到海滨浴场游泳、购物等。根据游览区域所划分的旅游活动,台湾人、美国人到澳门旅游应分别属于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答案:(1)旅游者 旅游资源
(2)博彩娱乐、赛狗、赛马、回力球、铺票等
(3)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1
1.2 旅游资源
一、选择题
1.武陵源群峰是在厚达数百米的石英砂岩上发育的规模巨大的峰林。它属于旅游资源中的(  )。
①自然景观 ②地质地貌景观 ③山水景观 ④自然和文化景观 ⑤生物景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武陵源千峰万壑的景观,是长期流水侵蚀和风化的结果,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
答案:A
2.下列旅游资源中能更好地体现历史文化属性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钱塘江大潮
D.鄱阳湖的候鸟
解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B
3.我国许多地方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苗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
解析:各少数民族风情应是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
答案:A
4.在旅游资源的划分中,东岳泰山属于(  )。
A.火山地貌景观
B.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解析:泰山是断块山,并非火山喷发形成;泰山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应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答案:D
5.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我国的“中国丹霞”(如下图)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有关“中国丹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体的旅游资源 ②抽象的旅游资源 ③地质地貌景观 ④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国丹霞”是由红色砂岩形成的特殊地貌,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具体的旅游资源。
答案:A
6.桂林山水甲天下,哈尔滨树挂美名扬,二者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特性(  )。?
①物质景象组合性 ②历史文化属性 ③位置相对稳定性 ④美学属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山水组合景观,哈尔滨树挂属于气候和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的景观,体现了物质景象组合性;二者具有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同时二者都有一种天然美,具美学属性。
答案:D
7.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第3届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巴黎的著名景观之一;第41届上海世博会永久标志性建筑是“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它也必将成为游览上海的重要观光景点。据此完成第7~8题。
7埃菲尔铁塔、“一轴四馆”成为旅游资源,它们是不同时代建筑文化的结晶,创造了建筑史的奇迹,这最能体现旅游资源的   特点(  )。?
A.美学属性
B.物质景象组合性
C.非消耗性
D.历史文化属性
8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一直是巴黎的旅游景点之一,虽然已有120余年的历史,但几乎未有任何变化,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   特点(  )。?
A.物质景象组合
B.非消耗性
C.美学属性
D.历史文化属性
解析:第7题,埃菲尔铁塔与“一轴四馆”是不同时代的象征,它们已经或必将载入史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第8题,已有120余年历史的埃菲尔铁塔,一直作为旅游资源,且未被消耗,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
答案:7.D 8.B
9.“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被称为是外国政要访华的三大传统项目,其中又以“登长城”居首位。据此完成第9~10题。
9长城、故宫属于旅游资源中的(  )。
A.自然景观 B.文化景观
C.风土民情 D.宗教文化景观
10外国政要访华时“登长城”,主要是因为长城具有(  )。
A.位置相对固定性 B.物质景象组合性
C.非消耗性 D.历史文化属性
解析:长城、故宫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登长城、游故宫”都是因为它们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9.B 10.D
11.下列景观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


解析:A、C属于宗教建筑,D属于娱乐场所,均为人文旅游资源。
答案:B
12.下列四种自然景观图中,属于山水组合形成的旅游资源的是(  )。

A.a、b B.c、d C.b、d D.a、c
解析:女神司春是江西三清山的四大绝景之一,为地质地貌景观;苍山云海是地质地貌景观与气象气候景观的组合;山水交映的峡谷地貌以及珠帘挂川的瀑布属于山水组合景观。
答案:B
二、综合题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个狭长形的海岛,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虽不大,但岛内却拥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海岸等丰富的地形地貌,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造就了台湾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有驰名中外的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
(1)“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概括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2)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阿里山云海属于      旅游资源。?
(3)材料中介绍的自然风光中没有提及(  )。
A.地质地貌 B.气象与气候景观
C.山水组合景观 D.生物景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类型。第(1)题,“丰富的地形地貌”表示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表示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景观。第(2)题,阿里山云海为气象与气候景观,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第(3)题,材料中的阿里山云海、玉山积云为气象与气候景观;双潭秋月、澎湖渔火为山水组合景观;清水断崖为地质地貌景观。
答案:(1)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②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景观。
(2)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自然和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
(3)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