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9《汉武帝时代》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3.9《汉武帝时代》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2 18: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汉武帝时代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教案
一、从“无为”到“有为”——制度的调整
1、背景:①“清静无为”导致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不稳定
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日臻丰厚,西汉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③汉武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2、表现:政治上——①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权:(具体措施)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②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③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解决匈奴问题(民族关系)
①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②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使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
③在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者其他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进行有效管辖。
3、效果: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
拓展:汉代赵过推行代田法,以及精耕细作、轮作复种、施肥技术,都是当时先进的农业耕作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施政思想的调整
1、基础:早在汉初,儒家思想已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内容:汉武帝时,①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②后又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③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3、影响:①儒家在官学中确立“独尊”地位,②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③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4、实质: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
  (理由)①仅注重改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②对董仲舒依据儒家民本思想为解决社会贫富分化而提出的“限田”主张,以及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的建议,均未采纳。③所信任的大臣,也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