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教案
一、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西周“封邦建国” ——秦中央集权大一统
1、经济生产领域:(农业·生产力)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业·生产关系)①空旷生地不断被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②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③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工商业)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2、社会政治领域: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内政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典型:商鞅变法
3、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背景)当此①社会转型之时,②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内容)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①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②孔子的“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其学生韩非、李斯由此而走向法家。
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①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②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
道家以老子为始祖。(内容)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事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他们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影响)道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