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7 09: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示中国富强”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1、目 的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
明朝国力的强盛,
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地理知识的进步
1)时间:
2)次数:
3)船载物品及用途: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示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1405—1433年
7次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布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首航
时间 次
数 船
数 人
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地区
郑 和
1405年 7次 200多艘 27000人 最大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年 4次 17艘 最多时1500人 长24.5米,宽6米 美洲
比较
结果
早半个
多世纪
次数多
船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大
范围广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郑和到占城(越南)
郑和到阿拉伯
郑和到非洲
中国
西洋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榜葛剌进麒麟图
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倭寇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时称“倭患”。
倭患严重的原因?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qian)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鸳鸯阵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
淡泊名利、保卫海防的抱负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准,在澳门上岸,擅自搭蓬贸易。后来,公然用木石砖瓦建造房屋,居住下来。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河蟹)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和谐)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C
A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B
C
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