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7 09: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2)知道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知道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
(4)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建立,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此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改革开放的第一部分,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
教师:进行解读,强调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农村改革惊天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政研读:材料: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得亿万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1953年农业合作化,鼓励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优势互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58年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吃“大锅饭”。
教师:人民公社体制下,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怎么样呢?
学生:当时人民公社体制下,人民缺乏劳动积极性,生产力水平低,生活质量差。教师:俗话说“穷则思变”,被艰难生活逼仄着的中国农村,正在孕育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8-39。
教师提问自主学习概况。
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播放:视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节选片段,再现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的改革壮曲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将农民的“权责利”有机统一的?
学生回答:通过分田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他们需要完成上交国家和集体的任务,这是他们的责任;剩余的粮食归自己,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分析:农村改革的影响。
学生回答:改革以后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这说明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师:伴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补充习近平对三农问题的讲话材料,体现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教师: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目内容:国企“松绑”促转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导学二:国企“松绑”促转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分析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有什么弊端?
材料:1998年6月,潍柴厂区道路两旁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柴油机,职工已半年没有发工资,人心浮动。面对这个曾经辉煌但日渐破落的国有企业,刚上任的厂长谭旭光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当时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管控过多、过死,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性和活力,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没有生产积极性,企业效益差,员工生活水平低。
合作学习:针对城市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请你为城市改革建言献策。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每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本上找措施,进而了解城市改革的内容。
(1)内容:所有制形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
(2)中心环节:
(3)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政企分开,给企业以自主权;增加工人收入,按劳分配;增强企业活力;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学生:从课本上找到城市改革的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3)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时政链接:补充改革以后潍柴的现状材料:成立于1946年的老国企潍柴现如今已成长为一家拥有汽车业务、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智能物流、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六大业务平台,分子公司遍及全球的国际化集团。2017年潍柴收入突破2200亿元,成为中国机械制造业龙头的国有企业。
教师:伴随着城市改革的进行,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解体,新的经济形态逐步形成,改革的目标愈加清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目内容,准备问题抢答。目标导学三:深化改革铸辉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抢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2:什么时候什么情形下提出?
学生抢答:1992年,中共十四大
问题3:这一体制有什么特点?
学生抢答: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教师补充:十九大关于市场经济的时政材料,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快推进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各抒己见:我眼中的市场经济。
学生:展示自己的社会调查报告。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有效,所以应该坚持单一的市场经济模式,抛弃一切计划。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属,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对此,你是否同意?该如何正确看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发言:学生应认识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统一。
教师:补充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政材料。
(三)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改革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结束语:同学们,时代赋予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历史使命,大家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没有感受过饥寒交迫的困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化改革的重任落到了你们的身上。老师希望大家早日成长为祖国的栋梁,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