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3月1日)
10、杨氏之子
执教者
教学目标: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能参考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在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解题,启发兴趣
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读题
解题,迁移运用。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板块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读感受
文言文相当于现代文的压缩版,看上去比较难懂。但是上学期我们在范老师的带领下曾经学过两篇小古文,谁还记得,学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的诀窍是——读
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把握不准的音做上记号。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试读,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读音情况)
根据学情,纠正读音
出示: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
(正确读音,完成课堂本第2题)
再读课文两遍,要求字字准确,句句通顺。
要求:读两遍,做到字字准确,句句通顺。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出示全文,指名学生读,重点指导“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你们看
要求:借助停顿符号,读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练读,指名,评价)
有了节奏,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做到声断气不断。
要求:学着老师的样,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挑战读)
全体有滋有味地读。
板块三、研读全文,学会理解意思
板块目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等读懂课文。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回顾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
2、学生自学,理解句子的意思。
参考注释理解每个句子,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杨氏之子的一件什么事?
逐句交流。
全文共5句话,请5个同学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随机板书聪惠、拜访、招待、对答)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理解“甚”的意思,迁移运用“甚可爱”“甚好听”)
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呢?他来干什么呢?结果呢?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理解“诣”的意思是拜见,但不是拜见一般人,而是专门拜见他尊敬的人或长辈)
大人不在,杨氏之子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为设果,果有杨梅。
(追问:这里并没有写死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像这样根据上文的意思做一些补充,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连贯。在现代文中我们通常叫——联系上下文。
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话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曰、此、未闻、夫子”等词的意思)
4、整体感知: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板块四、抓重点句,多元解读
板块目标:多元解读文本,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主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1、 文章的开头“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是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你是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孩非常聪明的呢?
2、出示重点句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说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你们认为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妙在何处?我们把当时的情景再来回顾一下。
古文 现代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立刻应答:“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读上面这段话,
.研读“此是君家果”。设问:你知道这句话有什么奥妙吗?
研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设问:你知道这句话又有何奥妙?合作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交流:如果(???? ??????),那么(???? ????????????????)。
妙处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孔君平用姓开玩笑,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你说,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杨梅是我杨家的果子,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妙处二:用否定的方式,婉转作答。
出示两句话,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一比,第一句话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妙处三:礼貌的回答,体现了教养。
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呢?
(古代,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
杨氏之子称孔君平为“夫子”可以看出他很礼貌,有教养。
3、学习《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出入!”
(译)张吴兴(张玄之)八岁时,门牙掉了,先贤们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嘴里怎么开了狗洞?”张应声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进出。”
比较杨氏子和张玄之的话,有哪些异同?
4、评价杨氏子。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象孔君平会怎么评价他?
小结:一个孩子,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出这样高质量的话来,真让人佩服!正
因为如此,课文开篇就说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板块五、练习背诵,完成习题
板块目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古人用了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和礼貌,老师觉得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借助文章结构练习背诵。
聪惠——拜访——招待——对答
指名背
男女生比赛背诵
完成课堂作业本3、4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