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1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5.1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3 14: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背景:1、政治前提:当时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过程:1、新能源: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①19世纪60至70年代,发电机诞生并不断得到技术改进,日趋完善。
②稍后,与电相关的技术发明层出不穷。
③19世纪末,电作为新能源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城市公用事业及大众日常生活。电力时代到来了。
2、新材料:19世纪下半叶,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钢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钢材逐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3、新动力新交通:内燃机的发明,
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
作为新型的动力机,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4、新部门:伴随近代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一跃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此外还有: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
特点:①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尤为明显。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发明创造和革新突破高潮迭起的时代,
③人类在技术和生产等许多领域,都获得突破性飞跃。
影响:1、(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阶段:
3、(对世界格局)资本全球扩张、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进入垄断时期以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1、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出现了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
与此同时,资本的集中程度也不断提高,
通过企业合并、联合(即市场自由竞争的过程),形成了垄断资本。
补充阅读:背景: a、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迅速集中,巨型企业纷纷崛起: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一大批电力、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巨大、资金雄厚,有能力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并将成果运用于生产。大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安排生产和进行科学管理。
b、大企业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往往形成尖锐的对峙和竞争,有时甚至削价到企业不能承受的程度,结果小企业破产被兼并
c、少数大企业为了攫取高额利润,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少数势均力敌的大企业为避免同归于尽而联合起来,形成了垄断组织。
2、垄断企业的特征: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
3、评价:①大企业与垄断资本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适应生产力高度发展而实行的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
③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排斥中小企业参与竞争
⑤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