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金山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金山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6 2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汕头市金山中学09~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语 文
出卷人:闫葳 秦旭 审核人:许于勤 吴瑛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恸tòng 籼稻qiān 苍穹qióng 侃侃而谈kǎn
B.饥谨jǐn 稻菽 shú 忧心忡忡 chōng 花蕊ruǐ
C.夺眶而出kuàng 人头攒动 cuán 载歌载舞zài 混沌hùn
D.潜力qiǎn 膝盖 xī 屏气凝神 bǐng 田埂gěng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真知卓见 休养生息 为命是从 一切就序
B.改弦更张 火中取栗 莫衷一是 如法炮制
C.出人头地 忧柔寡断 暇玉互现 毛骨悚然
D.急流勇退 同仇敌概 励精图志 文过是非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察正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盗版书的零售价低得骇人听闻。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厄运来临,你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你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C.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的人民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各部门都要又全局的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谁帮点儿忙,说声:“劳驾”;让人办点儿事,说声:“费心”。这点儿文明用语总该有吧。
B.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巴斯)精神领袖亚辛警告说:“以色列的‘定点清除’必将激化巴以冲突。”
C.我们直到现在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楼兰古城变成沙漠戈壁?
D.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作文再遇到《责任》之类的话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准不会跑题。
二、诗歌鉴赏与默写(共17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此词是 朝 派词人苏轼的一首 词风的经典之作。(3分)
(2)开头三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3)结尾三句,从梦境落到现实,妙在何处?(3分)


7、默写(每小题1分,共7分)
完成下列八个句子中的任意七个。
(1)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2) ,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3)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4)出门如见大宾, 。(《颜渊》二)
(5)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二十三)
(6)子曰:“见贤思齐焉, 。”(《里仁》十七)
(7) ,天下归仁焉。(《颜渊》一)
(8) ,任重而道远。(《泰伯》七)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5分)
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投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写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人海。康熙元年(1662),他击溃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台湾。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治军严,善水战,率清军攻下澎湖,进入台湾,加强了清廷对台湾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开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并絷其家属 絷:拘囚、拘禁
B.督战不少却 少:稍微
C.迁水师提督 迁:降职
D.事下部议,寝其奏 寝:停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琅以计得脱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B.斩其将林维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C.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有曾被免去水师提督的内容,现在在文中看不到,可见这段文字有删节。
B.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太学土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施琅以国事为重,毫不顾及私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
译文:
②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译文:
四、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论述文,回答13 ~ 16题。(共15分)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的启迪与思考
孙逊
近日,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上海再现文化码头》指出:“70年前,上海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是与‘文化码头’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举凡文化,写的、画的、说的、唱的……不管出自哪里,名气如何,规模多大,都想到上海靠一靠,走一走,露一露。”为什么?“因为上海是个文化码头”。
其实何止文化,上海从开埠之日起,就是个“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进出出,相继登陆,于是“通商码头”衍生出“文化码头”。既成码头,则东南西北,各行各业,不仅皆由此经过,而且会停靠上岸。短则走马看花,唱罢散场;长则住上几年,寻求发展,乃至一辈子和这码头相厮守。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这是和上海的历史地位与今天的现实定位相适应的。历史上,如新华社报道所指出的,上海本来就是一座“文化码头”,虽然此后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曲折道路,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它唤醒时,它首先恢复了“通商码头”的勃勃英姿;随后,它又展示了作为当年“文化码头”的迷人魅力,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稍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较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的辉煌之日,也就是它成为世界文化名都之时。
上海要重新成为“文化码头”,最重要的,是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放的视野。当年上海这座“文化码头”停靠的多是江浙一带的小剧团、小戏班,以及全国各地来的文人和画家、艺人和表演艺术家,其间当然也有国外来的各色文化,但大都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不仅比当年更大、更深,而且承载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今天在这座码头停靠起降的,不仅有国内各民族、各地区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而且有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文化;既有通俗层面的大众娱乐文化,又有经典层面的精英高雅文化……这个码头,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的、世界性的。
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上海离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还很远,在这座码头上,还缺少我们本土的民间文化和区域文化,还缺少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文化,诸如极具活力的非洲文化,富有风情的南美文化、南亚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所以上海的胸怀要更加宽广,上海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能够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存在;上海要有足够大的胸怀,来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
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还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称上海为“文化码头”,当然首先指要有更多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团体跑来上海,在这座码头上一 展他们的风采;但如果上海仅仅满足于有国内外一流人才跑进跑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留住和自己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当年,鲁迅走南闯北,最后定居在上海,与其说鲁迅留在了上海,勿宁说上海留住了鲁迅。因为上海留住了鲁迅,所以才有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学和文化的辉煌。同样,海上画派的崛起,也是和当时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吸引了吴昌硕、任伯年等一大批外来优秀的画家有关。今天,上海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也有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姚明,一个刘翔。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值得总结,如果我们既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外来的一流人才,又能培养和拥有各个文化领域众多的明星和领军人物,那么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也就指日可待了。这里,深刻总结、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至为关键。
(选自2007年11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文化码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码头”是指各种文化和文明、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里崭露头角,寻求发展,并交汇、交流、交融的地方。
B.“文化码头”在上海形成,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C.“文化码头”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是因为上海自身文化繁荣,从而吸引了各地区、各门类的文化在此长期交汇、融合。
D。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比历史上的“文化码头”更大、更深,承载的分量和责任更重,内涵更丰富,更具开放性。
13.下面的理解与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是其作为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历史地位的再现,同时,也适应了它现实发展的需要。
B.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是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C.在商业繁荣的基础上,随着“文化码头”的再现并辉煌,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都。
D.真正的文化大都市和历史上“文化码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没有了小剧团、小戏班等纯娱乐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精英高雅文化。
14.作者在第⑥段分别写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和姚明、刘翔这两类人物,在文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作用?(3分)



15.从全文看,上海要想建设成文化大都市,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6分)



(二)选考题。从以下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任选一道题作答。请在答题卷相应题型后打“√”。(共18分)
Ⅰ.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7~ 20题。
春天的速度
徐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莹莹的新绿,门口的桃树也打起了花蕾,爽目得很。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了勃勃的生机;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坚硬,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那速度均匀而敏捷。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怒放的鲜花,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由于速度的原因,也让人体会不出它们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一整个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几只、几十只地蹦跳在树枝上,错落起来,就像划出了一条五线谱,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几只小鸟吱吱地站在屋顶上,唧唧喳喳的,说话的速度也变得很快。
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于是哭天喊地,泛滥成灾——江河里的水是经常缺乏节制的东西。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最多也只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转意——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很圆满,但那凶猛的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
春天的速度。
16.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几个表现速度的词语,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17.作者说“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联系上下文说说“错误的轨道”的含义。(4分)


18.这篇文章写景形象而生动,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处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5分)



19.“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理趣?本文作者为什么说“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Ⅱ.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21-2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覆.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未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鸿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要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应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烈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节选自《长歌当啸》,有删节)
16.第①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为何写到史可法?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原文内容,谈谈你对郑成功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知识运用。(共1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6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那些得过且过的人; ,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 ,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隆冬来临之前,在深秋的田埂上,有三只小田鼠忙忙碌碌地为过冬做准备。第一只田鼠拼命地去找粮食;第二只田鼠就拼命地去找御寒的东西;而第三只田鼠呢就一直在田埂上悠悠荡荡,弄得它的那两个伙伴一边在忙活,一边在指责它。这只田鼠也不辩解。后来冬天真的来了,三只小田鼠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小耗子洞里面过冬的时候,发现吃的东西不愁了,御寒的东西也都齐备了,然后每天在这里无所事事,终于大家就百无聊赖了。当大家开始难受得要命的时候,第三只田鼠开始给那两只田鼠讲故事,他说就在那样一个秋天的下午,我曾经听到人们的对话,曾经听到鸟儿在唱一种什么样的歌谣,所有的这些我当时都记录下来了。其实到这个时候,那两个伙伴才知道这只田鼠为大家储备了过冬的阳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使生活因枯燥而缺乏前进的动力。
理解材料的内涵,请以“储备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不要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金山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答案
一、1.C(A xiān B jǐn shū C qián )
2.C(A灼 绪.B全对.C优 瑕瑜见.D忾 治 饰)
3.C(A“损失”没主语,前面加“电线电缆厂”。B“如何避免····现象”和“成为···问题”搭配不当。D“掩护”与“安全”搭配不当,去掉“安全”)
4.B(A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C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象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D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5.B(A冒号去掉。C问号。D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6.(1)北宋、宋;豪放派;婉约
(2)直接抒情,开篇点明生死相隔的凄凉沉痛,形象反映了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实情感和深沉的悼念。
(3)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设想对方的痛苦,以寓自己悼念之情。
7.(1)望帝春心托杜鹃?(2)东边日出西边雨(3)长河落日圆(4)使民如承大祭(5)后生可畏(6)见不贤而内自省(7)一日克己复礼(8)士不可不弘毅
三、8.C(迁:升迁,提升。) 9。A(A前一“以”相当于“用”、“凭借”、“依靠”,介词;后一“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B两“其”均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两“于”均为介词,译为“在”。D两“为”均是表被动。) 10。B(“二十年以后”应为“康熙二十年”。)
11.①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但(施琅)继续督战,毫不退却。②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
[参考译文]
郑成功占据了海岛台湾,要招纳施琅,施琅不听从。郑成功捉拿了施琅,并拘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得以逃脱,他的父亲太宣、弟弟施显以及他的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康熙元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当时,郑成功已死,他的儿子郑锦带领部下打算进攻海澄。施琅派遣守备汪明等人带领水军在海门抵挡,杀死了郑锦的将领林维,缴获了战船武器。康熙七年,施琅秘密向皇上陈奏郑锦在海上据险顽抗,应抓紧时间攻打郑锦。皇上召施琅到京,向他询问平定台湾的方法策略。施琅说,台湾很快就可以收复。皇上将收复台湾之事下到部里商议,部里止息了施琅的奏议,康熙二十年,郑锦病死,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并伞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从桐山发兵攻占了花屿、猫屿、苹屿,顺着南风进军并停泊在八罩。施琅派遣游击将军蓝理用快船进攻,郑军军船乘着潮水从四面汇合。施琅坐着主帅太船;冲进对手水阵中,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但他继续督战,没一点儿退却,终于攻取了澎湖列岛。郑克爽非常惊恐,于是派遣使者到施琅军中求降。施琅向皇上送了陈述受降的奏本,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八月,施琅带着清军进入鹿耳门,到了台湾。郑克爽率领部属剃了头发,在水次迎接施琅,并上缴了“延平王”金印。台湾平定。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在奏疏中说,台湾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但它是一个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安危的形势险要之地,绝对不能放弃。并且绘了台湾地图呈给皇上,皇上下旨同意实施他的意见。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郑克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一起到京城的意见。皇上下诏授给郑克爽爵位。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
四、12.C(因果颠倒。应该是各种文化在上海的登陆,促进了上海文化的繁荣。同时,上海是先有了“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出、登陆,最后形成了“文化码头”)
13.D(“没有了……”和“取而代之……”错。文化大都市比历史上“文化码头”所包孕的文化门类更多,内涵更丰富,大众娱乐文化和精英高雅文化并存。)
14.同:写这两类人是为了说明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
化生态环境(1分)。不同:写前者是强调必须能吸引和留住大批外来的一流人才(1分),写后者是为了说明必须培养大批本土的优秀文化人才(1分)。
15.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能够包容各种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存在;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优秀的本土人才,留住一流的外来人才;深刻总结、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6分,一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选考一、16.陡然、突然、冒(1分) 这些词语写出了鸟儿到来之快,表现了作者意外而惊叹的心情。(2分)
17.人们总是沉醉于春天的美丽和圆满(2分)却忽略了春天的速度,没有意识到时间飞逝(2分)
18.评分标准:1.概括列举内容。(1分)2.明确修辞手法。(1分)3.分析修辞手法运用(3分)怎么用的?1分;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1分;对表达作者感情有何作用?1分。
19.①作者雪莱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冬去春来这一简单的自然规律中(1分)。既表达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1分),也激励人们在生命的困境中以乐观的姿态有信心地面对未来(1分,意思对即可)。
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春天的速度,告诉人们时间在飞快的流逝,从而警示人们不要沉醉于春天的美丽,更要注意春光的短暂,要珍惜时光,珍爱生命。因而作者说撇开理性,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3分,意思对即可)
选考二、16.朱明王朝在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吴三桂降清,满人入主中原,南明弘光政权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旋起旋灭;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倾覆在即;三次誓师北伐,最后却惨败而归。(4分,每个要点1分,如果只回答“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得2分)
17.答案示例:为了衬托郑成功伟大的超越,肯定郑成功扭转时局,为义军找到了一条最好的出路。(4分,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8.烘托郑成功激烈的思想斗争;渲染郑成功突围的壮烈气氛;引出下文收复台湾的壮举。(4分,答对二个点满分)
19.答案示例:郑成功是位骄傲的英雄,又是英雄中的英雄,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开辟了战场之外的战场,实现了大义之上的大义;他在逆境中创造伟业,在绝境中把握住了未采,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的造型。(6分,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五、20.(4分)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2分)
建议:规范药品价格、改善服务态度、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等。(2分)(建议与结论要有联系 对2个得全分)
21.示例:你应该有情趣,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道德可以记在心里,不可以挂在嘴上。(前后各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