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6 20: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一中高一年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郭天生 审题人:李德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2.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组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绪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3.唐朝以来政治制度变化表现出的历史特点是( )
①皇权不断加强 ②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③皇权不断削弱 ④ 相权不断加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B.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是其特征的具体体现
C.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D.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5.雅典民主制中“轮番而治”的确切含义是( )
A几个执政官轮流执政 .
B.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C.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交替实行
D.辩论中的胜利者执政
6. 下列关于雅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雅典是古希腊著名的城邦
.B.雅典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C.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D.雅典的民主政治没有任何局限性
7. 下列末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8.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相关的历史因素是 ( )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③.英、美支持日本对华战争 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 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 )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10.甲午年状元张 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割占大片领土
12. 1912年2月,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
A.咸丰 B.同治 C.光绪 宣统D.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国民全体
14.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5.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16.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 )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四运动的精神 ( )
A.爱国主义 B.民主和科学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D破除迷信,移风易俗
18.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 ,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实行生产工具公有、按劳分配、共同劳动、人人平等等原则。然而,这个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 )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
19. 世纪中期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中出现新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 )
A.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B.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20.19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试图探寻公正的理想王国。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来自 ( )
①法国 ②美国 ③.英国 ④德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1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是 ( ).
A私有制、竞争 .B.社会的不公 C.贫富分化 D.剥削制度
22.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 )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23.“二战”后,美国确立的对外战略目标是( )
A.控制欧洲 B.称霸世界 C.称霸亚洲 D.遏制苏联
24.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 C.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25.“二战”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
A.对抗苏联的需要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D.恢复经济的需要
26.《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27.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个变化反映出欧洲基本实现( )
A.货币一体化 B.经济一体化 C.文化一体化 D.军事一体化
28.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9.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皯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30.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6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后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总统府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 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6分)
(2)材料一中提出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开展合作的方针是什么?材料一体现的制度有何积极意义?(4分)
(3)材料二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哪些法律文件?说明什么?(6分)
33.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2分)
(2)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2分)
(3)概括说明两国确立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6分)
泉州一中高一年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6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31.(1)
(2)
(3)
(4)
32.(1)
(2)
(3)
33.(1)
(2)
(3)
泉州一中高一年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C
B
D
A
A
A
A
C
D
D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A
C
A
D
B
B
C
C
B
D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6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31.(1)五四运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遵义会议的召开。
(3)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结束,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领导者。
32.(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二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三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意义:这一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性质: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说明:人大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33.(1)政权组织形式: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
(2)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美国1787年宪法。
(3)原因: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特殊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岛国、远离欧洲大陆。(任意3点即可)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激烈斗争;启蒙思想的洗礼;没有专制传统的束缚;杰出人物的推动。(任意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