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一 食物的消化
1.消化:食物在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_____的物
质的过程。
2.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和消
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吸收消化道3.食物的消化过程:4.食物消化的两个方面:
(1)将食物切断、磨碎、与_______充分混合。
(2)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在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成能
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消化液消化酶【活学巧记】
口咽食胃小大肠 分工全都不一样
口嚼舌搅淀粉消 胃内蛋白有走掉
小肠里面最重要 胰液胆汁凑热闹
消化吸收一肩挑 三类营养要记牢知识点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1.处理方法及实验现象:2.实验分析:
(1)①号和②号对照,变量是有无_____。①号试管不变
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号和③号对照,变量是淀粉与_____是否充分混
合。③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没有将全部的_____分
解为麦芽糖。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3.实验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_____
_____和唾液的消化都有关。舌的搅拌知识点三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疑难探究】
一、食物的消化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需要进行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吗?提示:不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要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2.为什么患肝病的人不宜多吃油腻性的食物?
提示:肝病患者胆汁的分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脂肪的消化。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3.为什么人发烧时没有食欲?
提示:人身体内的食物消化依赖消化酶,消化酶的活性高低受温度的影响,发烧的病人体温较高,酶的活性相对减弱,新陈代谢、消化能力降低,所以食欲不好。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4.为什么经常酗酒的人容易患胃病?
提示: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胃黏膜比较薄,经常过量饮酒会破坏胃黏膜,引起胃病。【典题示范】
(2018·连云港学业考)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须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A【名师讲题】
(1)抓准题眼:人体消化系统。
(2)扫清障碍: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A项正确。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经过消化分别变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消化可直接吸收,B项错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胃只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C项错误;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D项错误。【变式训练】
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器官,曲线
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
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A.X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A和D
B.Y为脂肪,消化器官是C
C.Z为淀粉,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分层训练·提能力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1.(2018·聊城学业考)2018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本年度的主题是“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满足学生六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是确保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人体摄入的脂类物质的初始消化位置是在 ( C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下列哪种物质只能在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 B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3.人体每天在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1 500毫升唾液、2 000毫升胃液、1 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5毫升胰液。据此可以判断消化道中消化液最多的是 ( B )
A.口腔 B.小肠 C.胃 D.大肠
4.在试管内加入2 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 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 ℃的温水中5 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 C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5.下列哪种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C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6.每种食物中都富含营养物质,但胆结石患者有一类食物应少吃或不吃,这类食物富含 ( C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7.分别向盛有2毫升植物油的甲、乙两个试管中各滴加等量的胆汁和清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植物油明显减少。原因是 ( C )
A.胆汁将脂肪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
B.胆汁使植物油挥发性增强
C.胆汁将脂肪大颗粒乳化成了小颗粒
D.胆汁与脂肪发生了化学反应
8.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有关知识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甲(消化系统模式图)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问题:
(1)小芳说,早晨我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消化是从图甲中的[ 2 ] 口腔 开始的。?
(2)小洁说,早晨我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 4 ] 胃 开始初步消化的。?
(3)洋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 3 ] 肝脏 分泌的 胆汁 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 6 ] 小肠 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5)小婧说,图乙中,结构[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这里,有[5]分泌的 胰液 流入这里,还有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这里。?
知识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9.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
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 ℃左右
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10.(2018·青岛学业考)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可以得出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11.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D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
5分钟
变蓝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温度对唾液的消化有影响
12. (2018·临沂学业考)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
2 mL唾液
充分搅拌,37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
碘液
②
馒头碎屑+
2 mL清水
充分搅拌,37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
碘液
A.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
B.37 ℃改为50 ℃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不变蓝
C.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变蓝
D.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1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实验组
14.针对“唾液对淀粉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阳光”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探究活动的有关内容填写完整。
(1)取两支相同的洁净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2号,各加入2毫升淀粉糊。
(2)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 唾液 ,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 对照 实验。?
(3)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这相当于口腔中 A (A.舌 B.牙齿)的搅拌作用。?
(4)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 ℃的温水中,5分钟后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到的现象: 2 号试管不变蓝,因为淀粉已经被分解。?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口腔中的 唾液 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15.(2018·深圳质检)人体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用的器官是
( B )
A.口腔、胃 B.胃、小肠
C.口腔、胃、小肠 D.胃、小肠、大肠
16.下列对人体消化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B.胰液中含有多种酶,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C.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D.大肠对食物的消化也有重要作用
17.(2018·淄博质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小肠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 D )
A.小肠很长,长度一般为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并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胆汁、胰液和肠液等消化液
18.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D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无机盐、水
C.脂肪、维生素、无机盐
D.水、无机盐、维生素
19.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食道只有储存食物的作用,没有消化吸收功能
B.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C.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是由于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
20.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小肠能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
B.小肠绒毛壁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
1.下列关于如图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淀粉胶囊中给人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关于这种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C )
A.淀粉在口腔内变成麦芽糖便于服用
B.胃对淀粉消化缓慢,药物慢慢地渗透出来
C.淀粉不在胃内被消化,药物顺利进入小肠
D.淀粉在口腔内变成葡萄糖,缓冲药的苦味
3.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a是麦芽糖
B.淀粉消化的产物主要在小肠内吸收
C.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来构建植物体,下列植物器官中含蛋白质较多的是 ( B )
A.苹果的果实 B.黄豆的种子
C.莲藕的茎 D.芝麻的种子
5.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关于检验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实验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
B.图①中,滴管加入碘液后,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C.除了唾液能消化淀粉,胰液、肠液也能消化淀粉
D.如果要求你设置一个实验验证“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可以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来做实验
6.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液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
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愈合
7.(2018·内蒙古学业考)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作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中需要适宜的温度
8.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下列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B )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
9.同学们在进行体育测试时,都想让成绩更好一些,采取的办法都是想让身体尽快补充一些能量,让成绩发挥到最佳,下列补充能量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D )
A.瘦肉 B.糖块
C.矿泉水 D.葡萄糖液
10.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蛋白质 ②脂肪 ③淀粉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③①②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11.
核心
素养
素养角度
素养任务
生命
观念
结构与
功能观
通过分析消化系统结构,对应其功能,结合曲线描述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过程,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1 ] 肝脏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4 ] 小肠 内参与消化过程。?
(2)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D ] 小肠 ,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 淀粉 ,该物质最终被消化为 葡萄糖 。?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5 ] 胃 ,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 胃蛋白 酶。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 蛋白质 。?
课件26张PPT。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资料: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不同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将产生哪些变化呢?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
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探究主题一:【重点探究】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的你就会感到有甜味。
想一想:
1.口腔中哪些结构参与馒头的变化?
2.使馒头变甜的物质是什么?
3.馒头变甜说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馒头碎屑+唾液(搅拌)馒头碎屑+清水(搅拌)馒头块状+唾液(不搅拌)试管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甲 乙 丙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
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甲试管内颜色未变蓝乙试管内颜色成蓝色丙试管内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模拟咀嚼、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通过模拟咀嚼、搅拌、加清水(无酶),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未模拟咀嚼、无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现象原因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
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
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
生变化。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思考与讨论】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淀粉酶的混合有关。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主题二: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肠腺消化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初步消化淀粉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胆汁可乳化脂肪消化腺的作用绒毛之间有肠腺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
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咽 食物的通路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
充分混合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
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 排出粪便消
化
道消
化
腺唾液腺: 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淀粉 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肠 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胆汁的乳化作用食物的消化探究主题三: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小肠葡萄糖氨基酸胃小肠小肠小肠甘油和脂肪酸由此可见: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1.小肠很长,一般为5~6米长。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营养物质的吸收 由图中看出,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部位被吸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呢?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口腔大肠咽和食道小肠胃淀粉脂肪蛋白质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化?
答: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3.D(小肠)中含有______、_____ 、______等多种消化液。Y胆汁胰液肠液糖类唾液、口腔、葡萄糖肠液、 胰液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蛋白质胃、小肠胃液、肠液、胰液氨基酸食物的消化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1.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
振荡后,置入37 ℃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
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脂肪、胃液
2.下列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内的腺体的是( )
A.唾液腺 B.胰腺 C.肠腺 D.肝脏AA3.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正确顺序是( )
A.蛋白质、脂肪、淀粉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淀粉、蛋白质、脂肪 D.脂肪、淀粉、蛋白质
4.下列物质,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
A.水 B.氨基酸 C.葡萄糖 D.麦芽糖
5.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CCD变蓝不变蓝变蓝不变蓝变蓝6.根据表格内容分析现象: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