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历程》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莱芜)根据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是( )
A.桃花水母 B.始祖鸟 C.森林古猿 D.恐龙
2.(烟台)科学家根据始祖鸟化石得出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结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 B.比较 C.推测 D.分类
3.根据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可以判断哪两种生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A.鸟类和哺乳类 B.鸟类和爬行类 C.鸟类和两栖类 D.鸟类和鱼类
4.(2018临沂)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6.(2014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 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7.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 )
A.海带 B.葫芦藓 C.蕨 D.向日葵
8.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不同年代的化石,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 ______ ,结构越 ______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 ______ 、从 ______ 、从 ______ .
二、提升练习
9.(2018德州)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 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 D.森林古猿→类人猿
10.(2014娄底)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
A.①②⑤④③ B.③④⑤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③⑤④②①
11.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狗比鱼更高等.你认为下列做法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 B.将狗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
C.比较狗和鱼的脑,看哪个更复杂 D.比较狗和鱼的生存环境
12.(2017潍坊)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分子生物学证据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验证了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的可能性
13.(2014聊城)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___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___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______,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
(3)_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
14.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
(1)在化石A、化石B、化石C中,(1)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2)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15.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________.
(2)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和__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________.人和___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________.
(3)请你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将上述生物排序_________.
《生物进化的历程》 习题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郑氏始孔子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但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其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4.【答案】B
【解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比较、实验等方法。其中,科学观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本题目中,“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应用了观察、测量的科学方法;“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应用了比较的科学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属于科学推测。即通过观察、测量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比较它与霸王龙、剑龙等恐龙的外形特征,科学推测出上述结论。
5.【答案】C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
6.【答案】C
【解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
7.【答案】D
【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高等的是D向日葵.
8.【答案】少;简单低等;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解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9.【答案】D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地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据分析可见: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由分析可知: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10.【答案】B
【解析】动物的进化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鲫鱼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类,鸽子属于鸟类,马属于哺乳类,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蝗虫、鲫鱼、扬子鳄、家鸽、马.
11.【答案】BD
【解析】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向复杂.A不符合题意;
B、将狗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反应的是动物的食性,从动物的食性上不能反映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方向.B符合题意;
C、比较狗和鱼的脑,看哪个更复杂,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向复杂.C不合题意;
D、每种环境中都有多种生物,生存环境不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D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A、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研究发现: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13.【答案】(1)水;陆地;水生到陆生;
(2)根、茎、叶;输导组织;
(3)化石;低等到高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2)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14.【答案】(1)食肉的;除了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2)食虫的;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上有锐利的齿尖,用于吃虫
(3)食草的;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它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解析】与哺乳动物的食性相适应,哺乳动物的牙齿出分化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的在上下颌的中央,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具有犬齿的动物是肉食性的,如狼;具有门齿和臼齿,而没有犬齿的动物是草食性的,如家兔;有些动物虽然具有犬齿,但它们是杂食性的.图示中,化石A、B、C所代表的动物的牙齿出现了分化.
(1)化石A所代表的动物,除了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因此是肉食性的.
(2)化石B所代表的动物,虽有犬齿,但不发达,同时其臼齿上有锐利的齿尖,适于吃虫.
(3)化石C所代表的动物,没有犬齿,只有门齿和臼齿,这是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15.【答案】(1)越小;
(2)酵母菌;最大;黑猩猩;最小;
(3)黑猩猩、马、鸡、小麦、酵母菌.
【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为0.
(2)通过表格信息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最小.
//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
章
三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过程与方法
1.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2.在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同时感受科考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者的艰辛
2.感受到生物进化历程的漫长
重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难点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材第57页“想一想,议一议”
科学家根据化石,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它可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分析完成“想一想,议一议”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1)地层中的化石提示了生物的进化顺序
①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化石的分类:化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这类化石常常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贝壳等;有的则是完整的生物体,如琥珀里的昆虫、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等。另一类则是由生物的生活痕迹或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和粪便等。
③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尽管地球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没有文字记载,却留下了许多特有的印记。如果把地层比作一部记载地球演化历程的史册,那么化石就如同各地层中的特殊文字,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④不同地层中生物的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形成晚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形成早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则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在各条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则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巧记:地层中的化石特点
地层形成有早晚,化石形成有特点。地层越深越简单,地质年代越久远;由深到浅变复杂,生物进化是必然,化石证据最直接,学好进化也不难。
点拨:
高等生物的化石不可能出现在较古老的地层中,但是低等生物的化石既可能出现在较古老的地层中,也可能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
(2)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目的差异,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①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序列构成,进化速度比较缓慢。据科学家推算,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顺序每2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因此,测定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的差异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生物间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生物间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②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的差异更大,由此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次之,与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3)除此之外,还可以比较动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例如,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说明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教材第58页“讨论”
①在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在资料2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两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②根据资料,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资料1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资料2表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次之,与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2.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1)郑氏始孔子鸟化石
2005——2006年,科学家在河北丰宁县的一片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并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它是孔子鸟类中已知最原始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孔子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而没有牙齿的原始鸟类。
注意:
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现在的爬行类已经无法再进化成鸟类了。
①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特征: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动物既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前肢变成翼、具有羽毛等;又具有爬行类的一些特征,如前肢的末端有爪等。
②推测: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来的,郑氏始孔子鸟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
(2)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比较
通过比较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①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的比较
通过对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外形虽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组成和排列是相似的,都是由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组成的,各部分骨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
②推测:通过对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的比较,可以推测马、鹰和蝙蝠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拓展:同源器官
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如一些脊椎动物的前肢——鸟的翼、蝙蝠的前肢、鲸的鳍、马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等。同源器官是在胚胎发育上从相同的胚胎原基以相似的过程发育而来的。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只是在进化过程中,同源器官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逐渐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
3.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1)概念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各个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点拨:
常用的比较法有两种:①横向比较法,是根据同一标准对同一时期的不同对象进行比较的方法;②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比较的方法。
(2)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时常用的方法。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等。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动植物进化历程树
原始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就缓慢地向前进化。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而在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真核生物。概括地说,原始的原核生物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科学家根据对地层中化石的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绘制出了动植物进化历程树。
总结:原始生命的进化
/
2.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并逐渐发展为陆地上最占优势的物种。植物的进化历程如图所示:
/
巧记:植物进化历程
藻类植物最原始,进化过程分两支,一支苔藓较矮小,一支蕨类长得高,生活环境也变化,水生过渡到陆生。种子植物蕨类来,裸子、被子再分开。
注意:
①原始蕨类植物是由原始藻类植物进化来的,而不是由原始苔藓植物进化来的。
②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都是由原始蕨类植物进化来的,而不是原始裸子植物进化为原始被子植物。
3.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无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它们大都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环境中。后来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外骨骼和分节的足,如昆虫等,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2)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原始的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各类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活环境逐渐由水中移到陆地上,最终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脊椎动物的大致进化历程如图所示:
/
注意:
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中,原始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为原始鸟类,另一支进化成为原始哺乳类,并非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
巧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无脊椎动物进化成,低等鱼儿在水中,水陆过渡属两栖,爬行动物真陆生,鸟儿主宰蓝天下,哺乳地面来纵横。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从形态结构上是由简单到复杂,从进化水平上是由低等到高等,从生活环境上是由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意:
体形的大小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5.生物进化历程的继续探索
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和新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物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和深入,如我国发现了许多关于生物进化的新证据:继“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和“十字里海果”之后,在辽宁西部又发现了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第4朵花”——“李氏果”,它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前,与现在被子植物有着直接的进化联系。
三、评价证据与假说(有关恐龙绝灭的原因)
1.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验证之前都属于假说,它们的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搜集证据进行检验。
2.证据
在一些有着生物进化的研究中,科学家往往根据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搜集证据进一步证明假说。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并不支持假说。
3.评价证据与假说举例
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和其他资料表明,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000多万年前神秘地绝灭了。关于恐龙绝灭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下面是科学家提出的两种假说
(1)假说A
内容:在6000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绝灭。
支持的证据:
①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6000多万年前由一颗直径近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②恐龙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③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其中,证据①的支持力度较大。
(2)假说B
内容: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支持的证据:
④在造成墨西哥大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⑤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有胚胎,这表明这批恐龙蛋的受精率比较低。
/
知道什么是化石
了解化石的分类
知道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知道不同地层中生物的特点
阅读资料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目的差异,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得出分析结果
完成58页讨论
知道化石证据的分析研究
尝试根据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比较
根据同源器官进化比较
知道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了解进化树
知道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知道无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知道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归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知道人们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继续探索
知道什么是假说和证据
根据材料评价证据与假说
图文介绍什么是化石
图文介绍化石的分类
图文介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图文介绍不同地层中生物的特点
通过资料引导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目的差异,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指导分析结果
引导完成58页讨论
图文介绍化石证据的分析研究
图文介绍根据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比较
图文介绍同源器官
介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介绍进化树
视频介绍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视频介绍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引导归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图文介绍人们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继续探索
介绍假说和证据
引导根据材料评价证据与假说
课堂练习
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2.下列关于比较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
B.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C.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D.比较可以确定任何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B.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但不存在氧气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而来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根据郑氏始孔子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 A )
A.爬行类进化成鸟类
B.鸟类进化成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我们通过对化石和细胞色素c资料的分析知道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研究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方法是比较法。
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进化过程,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趁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