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高三历史研讨会资料(09.9)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华高三历史研讨会资料(09.9)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9-28 08:40: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回顾与备考——09年高考浙江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一、命题思路顺应课改、渐变过渡 :对接新课改,努力体现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注重基础,着重考核学科能力和素养。
今年试卷的难度要求与往年一致,保持命题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考虑到考生的广泛性,试题呈现“起点低、入口宽、有梯度”的特点。历史学科:
坚持基础与基本能力并重的原则
关注高中新课程改革,体现课改精神
纪念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考核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试题特点评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定性:12道选择题(48分),2道非选择题(52分),共计100分。
历史试卷难度有所降低,难度值为0.50左右。
从选择题组卷形式上看,和去年全国卷一样,放弃了小专题的形式,这样使组卷更为灵活,有利于提高知识点的覆盖度。求新求变:

必修与IA内容首次结合,以必修为主
增加了自选模块,今年考查了历史IB的“商鞅变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个专题,体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2.试题分值分布,侧重于必修内容的考核,尤其是必修三文化史的考核
3.立足基础,紧扣课本,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4.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
5.关注高中新课程改革,重视考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6.隐性切入热点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三、试题的缺憾选择题知识点考查的过细,准确记忆考查的过多。
2. 文字史料有余,而图片材料过于单薄。
3. 多元开放性学习理念体现不够。
4.没有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
5.题干指向不明或设问与答案不一致。四、从高考阅卷看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对教材内容不熟悉。
2. 对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的缺乏。
3. 答题思路较窄,角度单一。
4.答题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5.答题不规范。
五、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1.以《考试说明》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组织教学。

夯实基础与相关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相结合;

不要单纯追求试题的深度、难度;
“三化”教材主干知识,落实深化考点内容;

渗透学法指导,包括阅读教材的方法的指导。

阅读课本前言,明确学史目的;
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
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阅读课前提示,明确知识要点;
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拓展历史思维;
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
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拓展教材:适当、适时、适量
传授知识: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
构建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2.适当关注地方史,将地方史内容与教材的难点有机结合
江浙文明(与古代史结合);近代浙江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相结合;现代浙江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相结合。
3.坚持“三好”,强化能力训练
(1)从严科学训练
精选试题强化练;
把握时间适应练;
审题答题规范练;
(2)注重考后的讲评
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选修1B模块复习策略
一、需要澄清的几点认识
1、一个模块只有10分,不学也能考五六分,学了最多也只得八九分,学与不学只有三四分差距。而每个模块复习巩固差不多需要30课时,这么大的精力投1B模块上不合算。
2、1B模块考试时是18选6,学生未必选历史,没必要花大力气。
3、1B模块考试是9门课混合的大杂烩,考生成绩是一笔糊涂账,只要抓好必修课三本书和选修1A两本书就可以了。
4、1B模块中没有必要历史的两个模块都开齐,18各模块都开起来,学生哪一个也学不好,考试时学生东答一下,西答一下哪一个也答不好,还不如每门课只学一个模块,学的细一点好。
5、普通高中报考重点大学的人不多,开设1B模块是劳民伤财。
二、2009年历史1B模块考纲与试题简析
(一)1B模块历史考试要求在09年试题中的体现
1、1B模块历史考试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阅读材料)
(1)理解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撰写答案)
(1)客观叙述历史事件和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高级要求)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用批判、借鉴、应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1B模块历史考试知识要求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欧洲的宗教改革
  5.俄国农奴制改革
  6.明治维新
  7.戊戌变法
  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世界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金字塔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1)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
  (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佛罗伦萨
  (2)圣彼得大教堂
  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1)秦陵兵马俑
  (2)万里长城
  (3)北京明清故宫和颐和园
  (4)昆曲
  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2)奥斯维辛集中营
题号:0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间,国富兵强。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诱” 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接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诱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实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
受商鞅之诱原因:(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
结果:经过数年努力,秦国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原因: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人得以专心应敌于外;是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题号: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和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和不同。(4分)
(1)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亲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观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尚的一种尝试。(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和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2)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和保护的同时,还需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二)1B模块历史09年试题中的体现的特点
1、难易度适中,无论是能力还是知识要求都不是很高
2、所考查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考查知识商鞅变法和昆曲,考查能力主要是理解材料、运用知识和撰写答案的一般能力考查之上。高级要求的能力考查只是运用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3、材料呈现简洁明了,阅读量不是太大。
4、区分度设置在运用知识和材料信息撰写答案上。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表达不到位。
5、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更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浙江省课改的精神。
6、选材典型,选修6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一小题
二、2010年1B模块历史复习策略
1、落实考纲知识,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这些采分点几乎是课本的原话、佛罗伦萨。
2、突出重点
选修6中重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世界文化遗产的录入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和奥林匹克遗址群、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北京明清故宫和颐和园、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和奥斯维辛集中营。
选修1中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和欧洲的宗教改革。
3、联系必修和选修1A模块,如商鞅变法与秦始皇、秦朝的统一、秦加强中央集权、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等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4、编写贴近浙江高考的试题,培养各项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这是主观题中取得高分的一个瓶颈。
选修1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
材料二: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情景?
?
请回答:?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
(简析: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
(1)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
(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伦改革
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简析:考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表达能力)
(2)贵族阶级。政治上占据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
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上述三个阶级或阶层,从空间角度划分,分别被称为什么?材料二中,展开激烈辩论的是哪一派?他们辩论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简析: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
(3)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
平原派。
主要原因是下层平民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政治出现危机。?
(4)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社会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各是什么??
(简析: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准确的解读,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4)整体政治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发展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必要性是什么??
(简析: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1)北魏受到北方柔然的威胁。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简析: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主要目的:进入汉族人活动中心,更便于接受中原文明以巩固政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简析: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路线:平城——洛阳。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迁都。?
(简析: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4)评价: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必要之举也是成功之举,它使北魏既摆脱了柔然的威胁,又便于接受汉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进程,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
选修6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泰山的地方官曾指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
材料二: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
请回答:(1)你认为上述哪一材料的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
(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认识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即真实性和完整性。)
答案:(1)材料一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就是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做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2)试从材料二分析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简析:考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表达能力)
答案:(2)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提供最为生动直观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科书;为进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源。
5、阅读下列关于古罗马图拉真广场的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回答下列问题
(1)图拉真广场布局特点有何变化?
(简析: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1)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
广场布局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并且有纵深。
广场的建筑也更加突出个人权力,炫耀个人功绩。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出保护图拉真广场的策略
(简析:考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表达能力)
(2)严格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坚持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相结合;促进人、自然和遗产和谐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